旅行

新詩練功房
每日限貼兩篇
一口涼風來了
我鑽進一顆珠子裡面
上班放假及泡一碗
羞滴滴的臉紅歲月

味道是
梅山的晨昏
鼻尖的輕吻
缺角的月光

狂吠的狗叫!

想想不行!
這樣的花費太兇了!

星光、微風

我地面陽光送來的跟著緊緊傾斜的保鏢
怎若無其事?
怪了!

一口涼風去的真好!
家當都送給銀河
帶著心上人
換個地方玩玩
樂了!
......
秘書 寫:......
說嘛
沒關係
無言以對,真的是無言以對!
馮瑀珊 寫:無言以對,真的是無言以對!

無言以對
怎麼利益後進學人勒?
我來算命
問壞不問好呀
這不是詩。
嗯,能寫得這樣爛,難怪樓上兩位刀手無言以對。
一團雜碎粉末哪裡還有得砍。
姬無傷 寫:這不是詩。
嗯,能寫得這樣爛,難怪樓上兩位刀手無言以對。
一團雜碎粉末哪裡還有得砍。

尊重評者觀點
我的建議是
其實了解詩作的精神內涵也是重要的
以及了解詩作的語法及意相的內容也是可以討論的。
這首的問題是
技巧用的全不在點上
人家拿字拿詩眼 這首拿的全是詩喉嚨 刀手們當然無言以對
就拿那個影子保鏢來說 完全不知道是來做甚麼的 整首甚麼都有 就是找不到意義
能寫到這樣拿來叫人評 為難人
真是煞費苦心 想必您想整刀手們很久了
嚴格上算得上詩,唯有第一段。其他幾段流於情緒化書寫,像心情感言。

另外,驚嘆號過於頻繁使用,會讓讀者焦慮。請作者謹慎,善待讀者,有些人的心臟並不好。

感謝您的分享。
北斗七 寫:
馮瑀珊 寫:無言以對,真的是無言以對!


無言以對
怎麼利益後進學人勒?
我來算命
問壞不問好呀


詩不是給你拿來算命,跟問好壞的。

用這種玩樂的心態來寫詩,閣下一輩子都是這樣扮小丑而不自知。

不好意思,如果你的心態很認真,我就不會這樣講。
謝謝玄鳥 家立 的感想詩評
我的確是頑皮了一點
不好意思喔!

一口涼氣是一口呼吸的氣
那斜躺的保鏢是影子的意思 
珠子內是地球內
最後的旅行
是涅盤寂靜
當然詩不必強人費解

這首詩
做的讓人讀不懂
我不打算責怪自己的孩子
因為詩作的美學欣賞
應該不能干涉功利主義

但是讀者的批評是全然的自由的
問壞不問好
是直心所出的話
我的認真是現實利刃淌出的血水
有些人,不必讀很多詩作
人生苦短
讀讀現實人生就可飽足

以上 謝謝圖檔 

我漏氣了
用錯人頭
對不起喔
實在是沒用心圖檔
一口涼風來了
我鑽進一顆珠子裡面
泡一碗羞赧的歲月

梅山的晨昏輕吻鼻尖
缺角的月色
把星光、微風都送給銀河

暑氣是陽光送來的家當
心上人是天空傾斜的
白色保鏢

---------------------------------------------------------
  我現在讀詩不會像以前一樣以好壞進行討論,畢竟不同的美學觀點底下,一定會有許多閱讀傾向的差異性。就好像文學獎評審現場,往往產生最大分歧的部分多半是新詩組,然後得獎作品又常常被罵,我常笑說這是所謂不同美學觀點相互妥協的結果,要產生李魁賢所言「現實經驗論的藝術功能導向」,也就是以現實經驗(外在性)為基點,融合藝術表現(內在性),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是一種理想的中道,但我認為要達成這個目標仍須注重文字語言的精鍊性,卻又必須放開這個精鍊性,以至於無物的境地,既是錘鍊,又看不出錘鍊。另外的問題是現實經驗,所謂外在性若只限於地方書寫或者土地書寫,那難道都市或自身經驗不屬於現實性嗎?因而李魁賢所提之命題,就詩學理論系統是難以達到的,所以才是位移的觀點。而不是二分法。
  因而我現在讀詩、評詩,甚至於參與各大小文學獎的評審,以至於自己寫詩,思考的都不是好壞的問題,而是所謂的「完成度」,也就是說若將「語言文字意象」、「韻律節奏結構」、「內容情感哲思」視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那麼完成度最高的詩應該是正三角形,也就是等邊三角形。換言之,一首詩是否能達到高完成度,就必須把三者之間的關聯性拉到對等的位置,哪種主題內容,就應該採用哪種型式的語言或文字,運用哪種韻律與結構,每一首詩都有其獨立的位置,只是端賴其是否能夠達到三邊的均衡,這與行數多寡無關,因為行數多寡也取決於三角形的一邊。若能將完成度視為寫每一首詩的觀念與標準,那麼就不會產生文勝於質、質勝於文、情溢乎辭、辭溢乎情等問題與現象,而內在觀點與外在觀點也可以統合,也比較容易達成李魁賢上述的理想。
丁威仁kyle 寫:一口涼風來了
我鑽進一顆珠子裡面
泡一碗羞赧的歲月

梅山的晨昏輕吻鼻尖
缺角的月色
把星光、微風都送給銀河

暑氣是陽光送來的家當
心上人是天空傾斜的
白色保鏢

---------------------------------------------------------
  我現在讀詩不會像以前一樣以好壞進行討論,畢竟不同的美學觀點底下,一定會有許多閱讀傾向的差異性。就好像文學獎評審現場,往往產生最大分歧的部分多半是新詩組,然後得獎作品又常常被罵,我常笑說這是所謂不同美學觀點相互妥協的結果,要產生李魁賢所言「現實經驗論的藝術功能導向」,也就是以現實經驗(外在性)為基點,融合藝術表現(內在性),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是一種理想的中道,但我認為要達成這個目標仍須注重文字語言的精鍊性,卻又必須放開這個精鍊性,以至於無物的境地,既是錘鍊,又看不出錘鍊。另外的問題是現實經驗,所謂外在性若只限於地方書寫或者土地書寫,那難道都市或自身經驗不屬於現實性嗎?因而李魁賢所提之命題,就詩學理論系統是難以達到的,所以才是位移的觀點。而不是二分法。
  因而我現在讀詩、評詩,甚至於參與各大小文學獎的評審,以至於自己寫詩,思考的都不是好壞的問題,而是所謂的「完成度」,也就是說若將「語言文字意象」、「韻律節奏結構」、「內容情感哲思」視為三角形的三個頂點,那麼完成度最高的詩應該是正三角形,也就是等邊三角形。換言之,一首詩是否能達到高完成度,就必須把三者之間的關聯性拉到對等的位置,哪種主題內容,就應該採用哪種型式的語言或文字,運用哪種韻律與結構,每一首詩都有其獨立的位置,只是端賴其是否能夠達到三邊的均衡,這與行數多寡無關,因為行數多寡也取決於三角形的一邊。若能將完成度視為寫每一首詩的觀念與標準,那麼就不會產生文勝於質、質勝於文、情溢乎辭、辭溢乎情等問題與現象,而內在觀點與外在觀點也可以統合,也比較容易達成李魁賢上述的理想。



謝謝你傳文提共參考。圖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