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早年故鄉對外聯絡依賴「小車仔」,它是一種輕型軌的簡單式手推車,也就是福佬人口中常說的「輕便車」。它在台灣早期的產業結構中,佔有著一席重要之地位。日據時期為了榨取台灣物質能源,大量的開闢輕便車的產業道路,以供他們將內山所獲的物產,源源不斷的送至交通方便的地方集中。然後再用海船運回日本去享受。

客家人來台較晚,平地良田早已被先到者佔光。開發偏僻山地成為出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碰上無法架橋之處,「流籠」就成為重要的替代品。「流籠」,是一種簡便的渡水乘具,木箱方框懸空吊掛,依賴人力將鐵線抽移,一吋一吋的將懸掛的乘具拉過河面。

由於它的移動靠著人力,拉線移動,所以它就有個名字叫「線籮」。「小車仔」與「線籮」這兩種交通工具,與山村孩子們的童年有著密切關係,因是之故,山村孩童個個對它們的印象至為深刻。

故鄉上福基是個標準的山村,位於尖汶公路的山區入口處。地點湊巧是山地與平地的交會處,因此,它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轉運站。從上福基至大湖只有一條緣山公路,崎嶇蜿蜒地勢險峻。

在尖汶公路尚未開通之前,內山產物全靠一條輕便小車仔鐵路貫串。山裡頭出產的樟腦、香茅油、木材水果之運輸,全都依賴著它。這種輕便小車仔結構簡單,四個鋼輪串軸成兩組,上面舖著一層厚木板便於置放物品或人坐。

四根木住兒臂粗豎立四角,方便於物品裝載捆紮。平日由一人推控一部,盛產時期則一人可以掌控數車。有時候因為載貨超重獲超高,整家人出動助推亦屢見不鮮。輕便小車仔路接產業道路,山徑崎嶇深入後山,為讓山產能夠順利運出送至市場,居民阿福伯一人一擔畚箕和一把鋤頭,天天在山徑上挖土開路。

十餘年的功夫,這山徑已被他挖出一條四米寬的產業道路。各位別看這區區不到一千公尺的產業道路,他可是一個老人家耗費青春所挖掘出來的通道。記得當年開挖之初,山村老幼無人不說他傻,迨至挖掘完工,那些嘲笑者可一點也都笑不出來了。

論真說來這條產業道路,對於後山的山產出銷貢獻不少,故爾後山之居戶,對阿福伯造路之勞感恩至深。每逢他老人家是壽誕之日,都可見到大批的後山人,肩挑手拿禮物,以及許多的雞鴨或山產當做壽禮。

這條產業道路傍經一口山塘,春至塘水盪漾漣漣,魚兒在塘裏高興的屢屢躍出水面。而在一旁窺伺的水鳥更加高興,一個俯衝便可輕而易舉的將它叨住。一條條躍出水面的魚兒,全都難逃水鳥之捕捉。

哪條魚兒不信邪,躍出水面耍風頭,被那水鳥叨住之後,但見水鳥仰飛衝空之際,頭搖兩下立刻將那魚兒吞入腹中。然後再來個鷂子翻身,漂亮的降落在塘邊的矮樹上,悠閒的剔弄翎毛等候下個機會。

暮春時分,夏雨早已等得不耐煩啦。就在下午午餐剛過不久,天空已然淅瀝淅瀝的下起雨來。細絲綿綿的季節雨,随著風兒飄蕩時西時東。色彩鮮豔的水鳥釣魚翁,它們也快速飛趕過來湊熱鬧,牠低空掠過山塘水面,突然斂羽直衝進入池塘。

潑啦一聲復又衝出水面,牠的嘴上已經叨著一條肥碩的鯽魚。這條鳥嘴之客,魚體巨大活力蠻強,它不停的扭動身體想要逃走。奈何鳥嘴堅如鋼爪,任其噼啪扭捲就是逃不了生天。

魚兒和鳥兒在空中掙搏不休,但在瞬間鳥嘴之叼改為腳抓。水鳥雙爪如似鋼夾,緊緊鉗住魚身,任由魚兒如何的掙扎,鳥爪就是不肯放鬆。最後魚兒終於力盡,它只得認命的停止掙扎。鳥銜魚兒飛向來處,漸飛漸遠,最後消失於天際矣!

這天吹著陣陣的夏風,風勢特強,一陣緊追一陣橫過山塘。塘邊的草樹弱者迎風而斷,殘枝落葉飄飛滿塘。新鮮香甜的樹汁草汁,引來大批塘魚的啄咬。那隻釣魚翁臨空再度出現,不知是它今天運氣差,還是它的心情不好?連續出動幾次都無功而回。未幾牠已感覺自己力乏,只好飛停在塘邊矮樹上閉目養神。

秋至山徑塘畔最神氣者,就是那一叢叢的五節芒,它們急著抽出花穗。明日早上天亮太陽昇空。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它那剛露臉的花穗,帶著淡淡的粉紅,夾雜著粉白,在路旁迎風招搖。就像傳染病似的,一株傳一株,用不了多久,滿山遍野處處芒花揚秀,隨著秋風四向飄飛。

早熟的五節芒花穗,由紅逐漸轉白至浮白蓬鬆,秋風起吹過處,花絮随風飄颺。身輕浮力大,風送千里遠,飄到哪活到哪,既随意而又不費力的,完成了它的傳宗接代任務。來年春雨滋潤下,一夜之間,它們又成了欣欣向榮新生代矣。

秋芒的花季一到熱鬧洋洋,這種美麗又熱鬧的景象,一直延續到冬天九降風吹起之時,方有稍稍止歇之意願。熱鬧一過風平浪靜,山徑景色又是一番更新。許多應季的花草活勁蒼蒼,楓楮落葉衰色褐黃輕紅飄落滿地。此時踏步踩過山徑,風聲颯颯野鳥絕跡,腳步之迴響聲音清晰入耳。

此刻山塘裏的魚兒肥碩跳躍,水中吹泡掀起漣漪,圈圈擴散直到池塘的邊緣再度回頭。斯時農家主人挑個黃道吉日,排淨塘水將飼養之魚捕捉販售。管他是草魚鰱魚或土虱,或是蝦、蟹、鳝、鰻,統統請君入甕抓起來送去漁市標賣。

由於山塘水清人群少至,加上天敵寥少入侵,魚兒沒有受到干擾容易成長。年年豐收,飼養之農家受惠良多。生活獲得改善,收入也跟著增多起來。而這條產業道路的邊際效益,隨著歲月之推移逐漸彰顯。受益者樂得嘴都合不攏來,除後山之人之外,但又有誰會對阿福伯說聲謝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