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书边上》出版

◆推薦好書,請註明出版社、作者及推薦理由◆

版主: 帥小龍

圖檔
作者
: 朱晓剑
ISBN:
9789862212813

页数:
271

定价:
330新台币

出版社:
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9年9月
“不合时宜”的锦灰堆
——读《写在书边上》
    
文 兰楚
    
      
  锦灰堆,这个词我是最先从郑逸梅的《清娱漫笔》中读到的。
  大意是文人墨客或画家的几笔游戏之作,看去像是字纸篓打翻了,所以又叫“打翻字纸篓”。“锦灰堆”,大抵上是在画纸上先框定轮廓,形状不拘、然后在其中设计摹画若干重叠交错的小事物,诸如旧书的残页,揉皱的画幅,发黄的报纸,门券邮票等等,而且大多还是破烂的原貌,活像从灰堆里扒出来的。
  这也许就是“锦灰堆”名称的由来。所以,在我理解来,虽然看上去都是边边角角,毫不起眼,却都是宝贝。
  以上这段话是看到朱晓剑写的这本《写在书边上》时联想起来的。记得看过关于钱钟书、沈从文等读书的事儿,他们是喜欢在看过的书籍边上写些文字的。写在书边上的文字,当然都是比较精华的心得。这本书是朱晓剑多年来专栏作品及其他随笔的结集。篇篇文章,写的都是随时可能想起的、关于书的不起眼的小事,就象要扔掉的随手涂鸦,却字字珠玉,很耐看。
  这本书看的不累。记得汪曾祺谈到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时,总结说“书应当是作者和读者共同的”,是平等的对话,而不是强迫的阅读和接受。真是这样,哪个人看闲书是为了让别人做思想工作的啊,还不是图那轻松一刻。如果常看朱晓剑博客的人都会发现一点,无论写什么,他的文字就是娓娓而谈,如数家常,平和温厚。这些特点都恰到好处地体现到这本书上。就象和一个老友,面对面的谈那些平常发生在身边的事,有的事可能说的就是我们自己。
  再来看这本书的内容。这本书共分为六章来写,分别是《寻踪记》、《书边上》、《淘书记》、《文史坊》、《翻书记》、《书店事》,这些篇章似随兴而为,随心所欲,却行云流水,一气哈成,散而不乱。看到这些小章节的名,先别晕。别以为读书是很高难的事,离大众很远。我总认为,读书不是什么阳春白雪,没有什么曲高和寡的。其实,人人都在和书打交道。它是大众消费,谁家都能买得起一、两本书吧,它又丰富多彩,可供给不同口味,所以,读书的事看上去不是那么高不可攀。而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平常的书人、书情、书事、书话为切入点,让人恍然大悟,原来书离我们这么近。
  这本书还有个特点,就是有“趣”。成都人以幽默著称,不知道久居蜀地的朱晓剑是不是被同化了,书中选书、淘书的趣味的段子极多。比如这段,“有天,我陪朋友逛这些旧书地摊,……也没有什么可买的。就在我转身欲离去,忽然又回头看了看:《房龙音乐》和《名人画像》正躺在那儿,似乎在向我招手。赶紧拿起,看了看……也不还价,……刚走不远,只听一个女孩的声音对老板说,有没有房龙的书,……我没敢回头望,生怕被对方抢走似的”,其实,现在能有多少人静下心来看房龙的,这还怕人抢,真是痴。还有一段也比较有趣,“值得说的是有一次遇到一套《读书文丛》,老板先是要价10元上下:‘都是很好的版本嘛。’我说:‘太贵了。’老板也不相让,就是董桥、冯亦代、丁聪、王佐良等等的名字以及最早的版本,怎么也都值这个价……我生怕老板反悔了,赶紧付钱、拿书。……简直是一气哈成。现在想来,……也能让人乐半天了”,看到这段,不禁令人掩卷莞尔微笑,买东西还有着急付钱的,可见爱书成性。特别喜欢明末散文家张岱的一句话:“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人还是有点爱好比较好,起码是让人知道这个人是个有人情味的人。我也希望看到的书都是有血有肉、真诚真心的文字。
  话又跑偏了,收回来,还说书。之所以说这本《写在书边上》“不合适宜”,是来源于一种怀念的心情。近来再读到沈阳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书趣文丛》系列,不禁感怅,现在这种朴素、纯粹、雅致的小书几乎要绝迹于江湖。类似于《书趣文丛》的《写在书边上》这时横空出世,当然“不合适宜”。但物及必返也是真理之一,若在这滚滚浮尘之中,能读一本这样的小书,清静一下,未免不是享受,相信人人都有返璞归真的情结。
 读书如入世,撇去浮华,化繁为简,朴素一生,也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