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蓬島月色

版主: 謝予騰跳舞鯨魚林思彤麻吉ocoh

  自小林總督廢除台灣報紙漢文欄的公告刊出, 老人一向硬朗的身心便化為乾涸已久的廢井,一日 一日隱隱崩塌下去。

  皇民化施行數年來,老人深鎖在書院後方的居所避世養病。孜孜矻矻儒道漢學,末了不免走向捲皺黃葉枯搖欲墜之路,雖已預見,難免喟嘆,除了風月報,漢文已無其它出口,而他寒窗苦讀的雄心壯志,眼下只得附庸於吟詠唱和的雅興詩書。異域半生,殘燭煢光危危顫顫,雖隱隱燃過許多幼穉火種,僅存的希望如同離家前在妻兒面前的自勵:

  「人為刀俎,實非得已。忍辱自持,靜盼榮景。」

  而今,明白自己是無法得見躍然紙上的榮景了。妻兒何在?想必終日怨懟渡海而去終不復返的無用之軀,曾經捎了幾封書信托商旅攜回,妻不善書,多是寥寥數語:千里飄搖幾個寒暑,只等到了最後一封信:「幼子病歿,望惜自身」。

  用過簡便晚飯,他想到了什麼而起身。踱回書房裡,使了些力推開花梨木雕窗,晚風隨即颯爽入屋,無感於面頰有了初秋的涼意,只覺得窗子愈發鬱重難移。猶記去年此時,報社仍為春季票選藝旦花魁未果之事喧騰了一陣,聽著仕紳們議論的內容,他想那大約該是漢詩的末路,身心病痛於此孳生。日子長了,也懂得笑談百無一用竟是鴻儒的心思,夢中卻總是回到鹽館裡,先生身著一派黧黑西服微微弓身對坐的畫面。

  「小兒漢學往後有勞老師費心。」

  費心?他費心一輩子,付出自己如鷹的青春,當煥發的鷹隨時光降落,成為眷戀歸途的倦鳥,才發現來時舊巢已無覓處,他不後悔,只是遺憾。

  那是初春的清晨,紳來商去的嘈雜仍過早,萬籟俱寂,只有大廳裡西洋鐘兀自不卑不亢地搖動著,步出鹽館,先生已在前往總督府議事的路上。起初駝負前清舉人之名,那樣睥睨世俗,往後,他只是一位頭戴瓜皮帽、水菸袋不離身,晨昏反覆著四書五經的迂腐學究,孩子們眼中只吟之乎者也而不入世俗的童老師。

  而他畢竟走在世俗中,日日不停被逼到理想的絕境,蒼老,死亡,輪迴,重生。只是多年來,情感安居的不確定性使他苦悶,他常常在清朗的夜裡凝望月色,重新拼湊年少時編織的家國願景,直至肉身腐朽的徵兆一件件警醒他,時代浪潮已非他所能對抗,他必須把握時間。臨老以為看透生命裡究竟是鏡花水月,風華絕代的虛浮盛宴終要散場,卻永遠看不透命運。淺薄的日子只是ㄧ陣輕霧,卻讓他從此不能看清生死的距離;看不清也罷,便無須因神智過於清明而痛苦憂慮家國的命運及異族的侵凌。只是有ㄧ種痛,那是真正的痛,巨大而慘烈,瞬間便迎面襲來,這種痛是不可諭示的,只能眼睜睜任憑它兵臨城下而束手無策。

  那是士大夫理想的逐漸毀滅。

  而他為何選擇渡台?

  命運,總是選擇蜿蜒崎嶇的羊腸小徑前行,如妻走向他,或他面對黑水溝的人生轉彎。在台灣的日子,思及當時抉擇的心境,竟有種自我放逐的荒涼與悲傷。想起妻切切望向他的眼神,她明瞭一去蓬島此生難見,時值深秋,院子裡的桂花已經送出了整片幽香,南方略帶溼氣的晚風拂過她棗紅的襖,渾身包裹著濁重的鬱鬱之氣,讓他一向認為身弱的妻是早逝的體質。

  一轉身她喚了孩子進門吃晚飯,這是他此生最後一次看見妻的背影。

  蓬島之夜,醉人卻也映著淒涼。

  時序仲夏,園子裡的荷花盡情綻放年華。他靠著窗櫺感覺池面若有似無傳過來的隱隱芬芳。別院的書房面北,冬日除了朔風,陰霾空間鎮日豢養著厚實的濕潮;夏季便好些,瘴癘之氣倒是絕跡,僅有自成一格地透風沁涼,將溽暑的憤怒與不耐全偋逐到園裡,初起單薄的蟬聲因此膨脹勃發,晝夜不息。

  午後題給覺叟的賀壽詩,此時無聲無息在桌上沉沉睡去,他這殘身敗軀,在一片精神的畫面裡是極為困窘的存在。墨乾了,才想起應允詠發兄的贈聯。

  他走回房中重新研墨,取來何太史楹聯手抄本,定下神揀了一聯:

「心光明定得初月
畫本依微來晚煙」

  若非辜先生見重,有幸棲身淑蘆書院,平日殷殷教育,閒時與同好詩文唱和恐怕是此生難得的癡想。

  憶起初到台灣頭幾年,總是鬱鬱思鄉,先生見了,便常邀他同往新舞台,去了一次,上海京班的唱腔那樣嬌膩,眼神那樣飄媚像著了野火,野火燎原,他聽著戲台下的觀眾掌聲與歡呼,一片隔江猶唱後庭花的眼淚,與焦土崩裂的傷痛輪番逼迫煎熬著,終究難以忍受昨是今非的感懷,後來便三番推辭不往。此地畢竟非我家國,或許泉州又是另一番景象,而我身在東洋人統治的台灣哪,寧願過黑水溝,以一位進士身分,懷著日治台民心情,鎮日陪著孩子們朗誦孔孟詩書與儒學思想,是此生的宿命,亦或難以推卻的責任?

  後來,他常在夕陽如橘暖熟的澄光下,沿著日新町的街路,向西南一路踅到碼頭,凝視淡水河面向遠方拍擊開來的粼粼金浪,拋棄遠方如火燎原的江山樓,隔絕隨夜色逐漸膨脹的燈紅酒綠,伸長懷抱想著曾經睥睨萬民的皇帝之名,想著蠶食奪心如豺狼的軍閥,想著微微顫顫邁著腳步的自己,這百無一用之軀,大約已是燃盡的時候。

  「理想是永遠不會消滅的東西。」那是碧月纖細的聲音。 

  曾為大稻埕小有名聲的藝旦,早幾年晶亮如珍珠的雙眸是黯夜流星,拔尖的歌聲與豐富的學養吸引眾多文士爭相邀宴。他在辜先生設宴時結識碧月並與之對談。
  那夜如此懇切鼓勵的話語猶在耳邊浮動,她伸出彈著著三弦琴的手,溫柔地重新點燃生命的熱度,如夜裡油燈微微閃爍的溫潤燈光,引領他在黑暗中謹慎前進。在碧月彌留之際,仍是託人帶口信於他:

「童先生,您是值得尊敬的人,您必須堅持理想,有些事無論成敗,只要堅持便有意義。」

  他想對妻說,想對碧月說,也想對自己說,理想的堅持,原來會隨著生命流逝而逐漸碎裂。而曾經以為大稻埕的發展,如璀璨正盛的牡丹,歡艷如海深廣,一切盼著似乎沒有凋落的時候,如今,如今……。

  孩子,今日是初三吧……廟埕前兩日才上過戲……不……是初五了罷。

  「先生,都初八了呢……」外邊稚嫩的臉龐微微抬起頭,語氣恭恭敬敬地。


  「夜涼了,燒壺茶吧。」他喚著。
  「童先生……」稚嫩清亮的童音從門口一路精神地跳了進來
  「那麼用前兩日施先生相贈的春茶可好?」
  「是安溪茶嗎?」
  「是安溪茶。還是先生想換包種花茶?。」

  安溪茶……安溪……離惠安不很遠……夜夜遙想的故鄉景致如一幅秀麗山水圖,倏地攤展眼前,他側身沒入蒼勁的紙軸裡,想順著潔淨水墨仔細地踏遍泉州水路,將思念蜿蜒順流;而思念竟長出多情翅翼,就此離了大稻埕碼頭,順著燠熱濕鹹的海風就這麼南行返家,他終能擁抱親人,安頓多年飄盪心神,妻兒用眼底映出如露的珠淚解釋漫漫等待,而他對自己闊別多年的阡陌風霜竟感到羞赧了,急急地別過臉。

  「童先生……」
  「童先生……」

  剎那間,數十年來的自己從時空幽境中趕來,全數聚攏,叫喚他提醒他

  舉頭尋聲之間,書案上氤氳茶香一路漂浮過來,孩子在門邊打著盹兒, 院裡蟬鳴愈發躁鬱難耐,在深夜裡抱怨白日過度刺眼的暑氣。四周蛙鳴愈夜愈猛,除此之外別無他人叫喚。

  「希兒。」

  他輕拍門邊睏倦的孩子。

  「明早將它送到鹽館去罷。製糖會社的石先生會在那兒等你。」

  他目送希兒抱著卷軸穿過迴廊,蹦蹦跳跳消失在池塘另一頭。這讓人憐惜的孩子,縱然生在不幸的時代,卻無須墜入殘酷的戰爭,此時南洋,有許多台灣子民渡海以肉身為人性貪婪而獻祭。他鄉為客,在這座島嶼的北方蝸居二十餘年,竟也默默安頓身心,螺陽山水,漸漸成為夢裡模糊的光影,光影裡,是與兄長一同習字的畫面,他湊近看,墨跡隨著宣紙的毛邊暈開,濕潤他的雙眼。

  來日無多,他很清楚,但無驚無懼。這徬徨的島嶼需要他所以他來,如今他枯枝般的身心投入溽夏裡的赤灼艷陽,以所學為火種,將畢生燃燒殆盡,如能望見深秋山茶綻放的芳華,會多麼激動地老淚縱橫?成敗與否,自己無法得見了,但此生總是對得起家國,對得起自己,悠長潔白的夢裡,他能微笑走向父兄,

  此時,一位褪去抱負的老人,伏在案上含淚睡著,吐息與脈動開始有了稀薄的徵兆。

  輕白如紙的月光順著敞開的窗滑了進來,映著癱瘓在桌角的某期風月報,隨風翻飛幾頁以後,只見老去而暈開的茶漬灘在一張藝旦寫真上,那撲著水粉容色慘澹的女子的臉竟愈顯赭黃,最後逐漸糊成一片淤泥,僅剩螻蟻般的幾行漢文孤單清白地晾在邊陲,無人聞問。
時光匆匆
字裡行間
優美的文詞讓人看穿了時間
不禁吐出一聲嘆息
尋夢是浪漫的想像和追求
時空的消磨
過去與現在的對比
現實的種種限制
不勝唏噓

ocoh說
謝謝版主賞讀,只是想表達現實與願景的矛盾掙扎及人世起落的浪潮與無奈。
文字有不足之處,請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