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料理隨筆34-醬料篇之一』

  由於自然環境之影響,在大陸渡台之先民拓墾時代,客家人晚來台灣,故需深入不毛尋找開墾耕地。他們每日與瘴癘為伍,一不小心便會命喪荒野。因此,如何防止瘴癘侵體極為需要。蒜、薑與桔仔醬、可說是當時的防瘴三寶。家家戶戶不管多窮,都會準備這些以應需要。至於客家食物重油重鹽,乃是為補充體力之消耗所需。而在深山僻地裏討生活,更非有油鹽之支持不可。

  客家人的醬料不多,紅糟醬與桔子醬算是代表。這些醬料都是經過長時間之淬煉,去蕪存菁,越醞越熟,風味獨特。每每掀開醬缸或罐蓋,一股難以形容之香氣立刻飄盪空間,越聞越香,越聞也就越是愛它。經過紅糟醬料泡過,或塗抹過的魚、肉、青蔬等等,發酵過後,不僅色澤鮮豔引人垂涎,而那多出來的醇郁馨香,更是令人百吃不厭。

  這些魚肉蔬菜,滋味甘甜順嘴之外,冷吃或熱食各具風味。「紅糟醬」製作方法簡單,習慣做法是一斤糯米煮熟之後放涼,再對上二兩紅麴與一斤米酒。密封存放一星期後,它就變成為又香又甜的紅糟醬啦。方法簡單,人人會做,但他諄諄告誡使用者,凡患糖尿病之人切勿多食。至於女性吃它,養顏美容維護健康又一定之效果。不過他補上一句說:「他可沒保證可以美白喲!」

  至於「桔仔醬」製作方法也不太難,每年秋後結仔成熟,滿山遍野人來人往摘桔忙。家家熬桔製醬非常忙碌,婆婆媳婦被那柴火煙燻雙眼紅腫,為的只想趁著旺季多做些保存。要是當年沒有製醬,那一年必然過得不太順暢。製醬用的桔仔有圓有橢圓,個個黃澄澄的飽含著汁液。採擷回家的桔仔洗滌去梗,然後置入蒸鍋灑以鹽酒同蒸至熟透。

  接著,將蒸熟的桔仔用石磨模成果醬,不過,現在已有果汁機取代石磨,因此不用像過去推磨那樣推得死去活來。可是用果汁機磨出的桔醬,總讓人覺得好像缺少了某種風味。裝醬的容器有人用甕有人用玻璃瓶,為防它在發酵時漲破容器,故爾每瓶只裝八分,留些空間讓酵素可以活動。成熟的桔醬,掀開容器立即有股香氣溢出容器外。

  汆熟的五花肉雞鴨鵝肉沾它入口,初戀滋味也比不上它耐人尋味。桔子醬放置陰暗處讓其熟成,他的風味更是雋永。我喜歡食用精少肥多的五花肉,將它入水汆熟後撈起,再快刀切成薄片,片片晶瑩剔透,令人食指大動。趁熱舉筷挾起一片,反覆沾上一些桔仔醬,塞入嘴中芳香甜辣微帶酸味,瞬間在口中化開填充滿腔,滋味之令人永難忘。

  這種客家美味,代代相傳口味不變。家祖父在世之時,遇上喜事或者值得喝采之事,必然會交代老祖母上市場,別忘了買一塊五花肉回來打牙祭。通常,這種情況老祖母最瞭解。但在婦人不多問的規矩下,大家都心照不宣。我們小輩則因有肉可吃,個個高興雀躍不已。

  老祖父去世很久,家中依然保留這個習慣。當我小學畢業獲的縣長獎,家中窮得一文不名,家母仍咬緊牙關,向阿木哥之豬肉攤賒塊五花肉慰勞我。那天晚上弟妹們很高興,我卻含著眼淚和飯吞下。印象深刻,老二不知家窮還硬要沾桔子醬吃,我氣得當場呼他一巴掌,他哭了一整夜,害得我從此再也不敢,隨便的出手揍他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