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商業化校園民歌的承接及其轉折


(一)李雙澤和楊祖珺的淡江─《夏潮》民歌

李:從國外回到自己的土地真令人高興,但我現在喝的是可口可樂…..﹝向第一位歌手﹞你一個中國人唱洋歌,什麼滋味?
第一位歌手:只要旋律好的歌,中國歌外國歌都唱。
李:那麼我們請今天主持的陶小姐來回答這個問題,她主持節目十多年來,ㄧ定可以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覆。
陶:今天我來主持節目,沒想到還要來考試呢!並不是我們不唱自己的歌,只是,請問我們的「中國現代民歌」在什麼地方?
李:黃春明在他的《鄉土組曲》中說「在我們沒有能力寫出自己的歌之前,應該ㄧ直唱先人的歌,唱到我們有能力寫出自己的歌來為止。」
陶:那們就請您給我們唱幾首吧!
接著,李演唱了幾首台灣民謠,台下聽眾叫較好的,也有「開汽水瓶」的。之後陶在台上表示,關於中國人唱不唱英文歌是個值得考慮的嚴肅問題,不妨回家好好的想一想,台下隨後有人喊道:「陶曉清,不要掩飾你的洋奴心態。」﹝張釗維,1991﹞這便是所謂的「淡江事件」。

李雙澤是屬於頗有民族性的人,他在台灣現代民歌的影響當中,是很有轉折性的。在淡江事件後,李雙澤因被反問「我們的歌」在哪裡?便開始創作歌曲,而其音樂風格受西洋歌曲影響,尤其是飽伯.狄倫﹝Bob Dylan﹞,「狄倫是民謠歌手中最主要的一位詩人」是李雙澤在「年輕人的民謠搖滾樂」ㄧ文中所寫道的,甚至李也推飽伯.狄倫為「美國民歌之父」。而李在詮釋「唱自己的歌」時,認為並非「糜糜之音」無法滿足知識分子,而在於對抗當時通俗歌曲市場的「西洋歌曲」。﹝張釗維,1991﹞

我們民族唱的歌在今日的現象是:高中以上大專院校的學生們,唱的大部分是西洋歌,以唱片行西洋歌曲唱片銷售的對象,以高中大專院校學生康樂活動,以各傳播工具為青少年服務的節目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這些將來要成為社會中堅,反帝國主義的主力,所唱的歌是外國的。社會勞工同胞唱什麼歌呢?他們大部分唱的是歌意糜頹的外國曲調的中文歌,從我們民族唱的歌來看我們社會教育、學校教育方向的偏差,或許會被人視為杞人憂天,小題大作,真的是嗎?─決不!﹝擷取自李雙澤『民歌 民歌 民族之歌』﹞

從此段文字中,可看出李對他抗西洋歌曲意見的堅持,且他的歌曲中有十分濃厚的民族風味,下表是其音樂創作的歌曲:

歌曲    作詞  備註

少年中國  梁景峰  原詞:蔣勳
心曲    李雙澤
老鼓手   梁景峰
我們的早晨 梁景峰 余力中、梁景峰作曲
我知道   李雙澤
紅毛城   李雙澤 原詞:李利國 作曲余力中
美麗島   梁景峰 原詞:陳秀喜
送別歌   李雙澤
愚公移山  楊逵

附表三 整理自李雙澤專欄之李雙澤歌曲

不幸,李雙澤於一九七七年九月十日在淡水興化店游泳時,為救人而在巨浪中淹死,而承接他所走的路線的,便是楊祖珺了。

1978年8月,她發起了「青草地慈善演唱會」,更將中國現代民歌及李雙澤的民歌,推廣到了社會階層,此場演唱會更是備受矚目。此後,楊更全心全意的投入了民歌演唱的工作,但因楊並不完全接受政府淨化歌曲等的條件規範,且李雙澤的歌曲有許多遭到禁唱,於是楊逐步遭受國民黨政府的封殺,因此淡江─《夏潮》路線的民歌便由此告一段落。

(二)新興文化工業下的校園民歌

在第二章的「中國現代民歌」中的第三節時,曾提到中國現代民歌受到通俗文化商業的影響,在有一些高層人士是認為是民歌漸漸的沒落了,或者是被通俗文化下的商業文化給污染了;而另外有一些人士則是認為這樣的現象,民歌提高了國語流行歌曲的素質,但大多的高層文藝人士都是不大能接受的。許多ㄧ開始是非常近於高層文藝的嚴肅事物,最後也會和民歌一樣──步入通俗工業文化的腳步去,且1970年代後期的台灣人民,對於文化、娛樂消費等的指數也逐漸的攀增,所謂的「中產階級」也理因的增加,而「校園民歌」便是ㄧ例。

1977年,新格唱片創辦了「新韻獎」,並在1980年代達到高潮,是首家通過商業方式包裝民歌的公司。而在民國七十二年更有諸多新唱片公司成立,確立了臺灣流行文化的地位。

在民國66年時所灌錄的第一張「金韻獎」系列專輯的第一輯,但因為與當時的「國語流行歌曲」的形象大為不同,故銷售並不是說很好。新格便改以校園巡迴演唱的方式,來更接近年輕學子,結果卻意外的成功,更奠定了「新韻獎」的建制形構,也有許多的唱片公司追隨新韻的腳步。於是新韻便開始在校園中甄選比賽,並收錄其音樂創作,陸續出版了「金韻獎系列」的專輯。於是,校園掀起了一陣「自彈自唱」的風氣。

我們在第貳章第二節時,曾提到「中國現代民歌」的正名論戰,在此,「校園民歌」也犯了同樣的毛病──它並不是口傳下來的,這點更突顯出來高層文藝跟通俗文化的矛盾,但在此時已不被廣泛的討論,但後來就有人以「校園歌曲」稱呼之。「金韻獎」第一、二輯的封面上的詞句是「由這一代年輕人的心聲所譜成的」,這和我們印象中,校園民歌手是唱出了內心最真誠的想法是同意思的,在此我們可以推斷出來,此時期的民歌意識取向是以人性為主,不再是「中國現代民歌」的鄉愁或者是「淡江─夏潮」路線的民族取向。下表是歌詞內容的統計表:

類別   數量  百分比

愛情    21  35%
日常生活  20  33.33%
大自然   7  11.67%
民族情感  5  8.33%
鄉愁    5  8.33%
親情,友情 2  3.34%

附表四

「校園歌曲這種『不露骨』的情歌形式與造型,其實是一種性愈被壓抑、快感被馴化之後的表現」﹝張釗維,1991﹞校園民歌的歌詞大多以男女情愛為主,但並不如國語流行音樂表現的那麼的赤裸,以下是較受歡迎的歌曲取向:

1.童稚 如〈蝸牛與黃鸝鳥〉、〈抓泥鰍〉等

蝸牛與黃鸝鳥
作詞:林建昌 作曲:陳弘文
啊門 啊前 一棵葡萄樹 啊嫩 啊嫩 綠地剛發芽
蝸牛背著那重重地殼呀 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啊樹 啊上 兩隻黃鸝鳥 啊嘻 啊嘻哈哈 在笑他
葡萄成熟還早地很呀 現在上來要幹什麼
啊黃 啊黃鸝鳥 不要笑 等我爬上他就成熟了

2.現實生活的描寫 如〈雨中即景〉、〈阿美 阿美〉、〈大斗笠〉、〈俏姑娘〉、〈七月涼山〉、〈野薑花的回憶〉,等

俏姑娘
啦... 看那前面的俏姑娘 修長的身材呦 嬌模樣 長長的頭髮嘛 黑又亮
走起路來又搖又擺 
啦...不能不能我不能看 挨了白眼我怎麼辦 美麗的姑娘嘛要欣賞 偷偷的望她嘛又何妨
向前走 向前走 回頭看她一眼 向前走 向前走 回頭看她一眼
滿臉的麻子 鼻孔大 小小的眼睛又歪嘴巴
這真是出乎我意料外 把我嚇了一大跳 啦...

3.鄉土田園 如〈正月調〉、〈廟會〉、〈鄉間小路〉、〈外婆的澎湖灣〉、〈歸〉、〈愛之旅〉等

鄉間小路
作詞:葉佳修 作曲:葉佳修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暮歸的老牛是我同伴 藍天配朵夕陽在胸膛
繽紛的雲彩是晚霞的衣裳 笑意寫在臉上 哼一曲鄉居小唱
任思緒在晚風中飛揚 多少落莫惆悵 都隨著晚風飄散 遺忘在鄉間的小路上
荷把鋤頭在肩上 牧童的歌聲在蕩樣 喔~~~他們唱 還有一隻短笛隱約在吹響

4.自然景物寄喻想法 如〈陽光和小雨〉、〈我們起看雲去〉、〈小草〉、〈蘭花草〉、〈今山古道〉等

蘭花草
作詞:胡適 作曲:陳賢德/張弼
*我從山中來 帶著蘭花草
 種在小園中 希望花開早
 一日看三回 看得花時過
 蘭花卻依然 苞也無一個
#眼見秋天到 移蘭入暖房
 朝朝頻顧惜 夜夜不能忘
 但願春花早 能將宿願償
 滿庭花簇簇 開得許多香

5.邊塞、荒涼 如〈出塞曲〉、〈歸人沙城〉、〈曠野寄情〉、〈中華之愛〉等

出塞曲
作詞:席幕容 作曲:李南華 演唱:蔡琴
請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遺忘了的古老言語
請用那美麗的顫音輕輕呼喚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長城外才有的清香 誰說出塞歌的調子太悲涼
如果你不愛聽那是因為 歌中沒有你的渴望

而我們總是要一唱再唱 想著草原千里閃著金光
想著風沙呼嘯過大漠 想著黃河岸啊陰山旁

英雄騎馬壯 騎馬榮歸故鄉

6.流浪、異鄉 如〈流浪者的獨白〉、〈偈〉、〈橄欖樹〉、〈浮雲遊子〉等

流浪者的獨白
作詞:葉佳修 作曲:葉佳修 演唱:葉佳修
走過了遙遠的流浪途 嚐盡了途中的風雨露
路旁有一株蒼老的樹 看出我滿腔的苦楚
只為了尋找一份真摯的愛 滿腔的愁緒都忘懷
不管山路多麼狹窄 我眉也不皺頭也不抬
你可知我在找什麼 一個小小的愛情窩
唱不完永遠的你和我呀 有你有你有我有我

夢中的樂土已荒蕪 盈眶的淚水滴無處
只任它泛濫在心湖 啊~~浪人的朋友是孤獨
濛濛的雨幕中我徘徊 晨星它也知我心悲哀
又踏上流浪的坎坷來 行囊中裝滿我切切的愛
你可知我在找什麼 一個小小的愛情窩
唱不完永遠的你和我呀 有你有你有我有我

7.隱居 如〈歸去來兮〉、〈忘川〉、〈漁唱〉、〈樵夫問答〉等

漁唱
作詞:靳鐵章 作曲:靳鐵章
茫茫滄海中 有我一扁舟 碧海藍天為伴
啊我隨輕舟航 航向海天會 海鷗輕風為伍
我把網兒拋撒 像我飛揚的心
我將兒女情絲 忘懷於碧海藍天
滾滾江水向東流 洗去塵勞憂傷
喜見魚蝦滿船 溫暖在我心房
啊晚霞紅魚帆 快樂歌聲揚 自由自在徜徉

官方在校園民歌初期是默許接受,在後期更是加以推廣,﹝曾慧佳,1998﹞甚至後期的「龍的傳人」這首歌還被宋楚瑜先生給改了詞。

但此時,商業化邏輯已成為了主流,且民歌手也從無什麼發言地位,變成了由歌手發言,也為80年代的國語流行歌曲鋪了一條路,但此已經減少了當初對「校園民歌」評鑑的正當性,而歌曲也漸漸的脫離了「校園民歌」的架構。

(三)小結

自新格唱片創辦了「新韻獎」以來,便正式的將「校園民歌」給帶了開來。而「校園民歌」對80年代的流行歌曲的影響極大,如80年代的歌手是以個人為主,但此也削弱了音樂歌曲凝結社會意識等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