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夏宇:<腹語術>中的語句遊戲

文學相關理論
每日限貼兩篇
初探夏宇詩作,嚴禁拷貝。轉載詩觀請支會作者。


壹、前言
夏宇,民國45年生於臺灣,原籍廣東省五華縣人,本名黃慶綺,筆名童大龍等。臺灣藝術專科學校影劇科畢業,曾任職出版社及電視公司,十九歲開始寫詩,曾獲第二屆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等獎,「創世紀」創刊三十週年詩創作獎。第一屆中外文學現代詩獎,現寓居法國,著有詩集《備忘錄》、《腹語術》、《摩擦 無以名狀》、《Salsa》。

夏宇涉獵創作文類頗廣:詩,小說,散文、劇本以及歌詞,並曾獲《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等獎,創世紀詩社詩創作等。現更跨足樂團組成團員龐大的<愈混樂隊>,在台灣地下音樂界及大陸頗受好評。

有人說,「讀夏宇是媚俗的。」因為不純粹的閱讀動機:也許是跟隨潮流譁眾取寵、小眾流行文化的「溢散效果」(由非主流延燒到主流)擴散,抑或是所謂的精英心態作祟......,這樣的閱讀前設立場已經偏頗,在閱讀夏宇碎裂、解構、天馬行空的文字是益發危險的。因為她的詩跳脫既定的格局﹑紀律,無論作為一種小眾文化或流行商品,都是極為與眾不同的作品。

我在高二時第一次讀到她的詩。沒有預設立場的,就拿到了且閱讀,陷入她那文字所佈構的迷宮。這樣不預期的閱讀態度,反而得到更多不預期的驚喜。那時我尚未嘗試寫詩,她斷裂而任性的連結,將平實的字句點化成魔幻的咒語。我為此深深著迷,並且開始從事詩的創作。在高三前,抱回了幾座詩的文學獎。諂媚一點的說,她可算是我詩的啟蒙導師。雖然我不見得都懂,但那些魔幻的語句,確實啟發了我下筆的靈感。

說讀夏宇媚俗也好,隨機也罷。夏宇詩句的莫大衝擊,讀者們絕對是是無一蔽掩的震撼。



貳、夏宇詩作對傳統詩觀的革命
夏宇,一個非文學科班出生的詩人,一首首毫無軌跡可循的詩作,卻在詩壇引起喧然大波。夏宇像個神秘的吉普塞人,持著跳脫既定規則地拋執文句,創作詩,嚇壞了一干早有地位的詩壇大佬。

夏宇詩集的創作量不算豐富,卻本本掀起不小的風暴:

第一本詩集:《備忘錄》

一九八四年自費出版,跳躍新鮮的文字,兩首有圖無文的作品<歹徒丙>和<社會版>,更是創新的嘗試。一九八六年再版,共收詩作五十二首,現絕版。《備忘錄》的出版,先後有詩評家林燿德、張默、簡政珍、鐘玲、萬胥亭、蕭蕭……等人評論。這樣一位文壇新秀,在詩壇造就不少的餘波漣漪。

萬胥亭說夏宇的《備忘錄》有著豐富的「後設」。萬胥亭補充,「後設詩」是詩作創作者「隨時意識到創作行為與創作意圖的不連續性、題材風格的模式因循,語言使用的侷限性及武斷性、世界的不可理解以及意義的自我解構」(民74)。我們可以從〈詩人節〉、〈押韻〉、〈蛀牙〉、〈寫信〉、〈節目單〉、〈逆風混聲合唱給ㄈ〉、〈簡單未來式〉、〈愛情〉、〈遁辭〉和〈愚人的特有事業〉……等詩中得見創造者對自己創作行為的高度意識。

第二本詩集:《腹語術》

夏宇開始實驗文句可以捏塑變形的極限。大量的圖像、斷裂的字句、堆疊的詩串出現在失集中,給予讀著更加新奇瘋狂的刺激,彷彿一場沒有疆野的文字版圖冒險。

《腹語術》的出版,引發更多詩評家的討論。

蕭蕭說:「她是一位『勇敢的』詩人,她忠於自己的表達方式,忠於自己的思考模式,這樣的詩人在臺灣的詩壇上經過近十年的論戰、批判,已經不再出產了。嚴格說,寫詩沒有什麼名利,詩人所忠的只是對詩藝術的虔敬,夏宇就是一位這樣的純詩人。」

夏宇大膽而率真的創作,只是為了創作而不為別的。難怪席慕蓉說:「我愛夏宇因為她一點也不愛我並且一點也不在意我要不要擁護她更不在意我有沒有準備好去研究她的詩她讓我完全自由即使我不懂很多也可以等於懂了一點點即使我好像懂了也可以不怎麼懂。」

解構核心的詩句,往往更順利擊中人心。

張默說:「對於夏宇的詩,我個人的粗淺看法是:她的作品極富說服力,往往從平淡單純的意念中,令人有捕捉不到的驚喜,夏字的世界既不廣闊,也不深邃,表面上她也許是在向你訴說詮釋,及至恍然大悟,你會暗暗擊掌她的某些隱祕的意象,實在是很駭人的。她不是為語言而語言,也不是為意象而意象,文字本身是表現必備的工具,她能活用文字,而使其在一首詩中產生震撼的力量。」

張默使用模稜兩可的形容詞來評論《腹語術》;周夢蝶則當面跟夏宇說:「妳的詩我看了二十遍還是不懂。」(夏宇在Salsa的《聽寫》一詩裡提及此事);林燿德更說夏宇的詩難評:「夏宇的詩作本身有一種抗拒傳統文學觀及批評法則的內在原素,使得堪稱翹楚的批評家們矘目以對。」。這種種不免透露了詩評家持傳統詩觀卻無法框限夏宇的窘境。

王浩威指出:「腹語術原本就是逆轉的表演/言說,是語言說出了角色,也就是生產出說話的主體,而非絕對是角色說出語言的。」

林燿德說:「要破解夏宇詩作的奧秘,首須理解她作品中後現代主義的傾向。」古繼堂也作《台灣後現代派的發難人夏宇》來研究她。

夏宇對於「後現代主義」一詞,在《腹語術》的書末附錄中說:「寫詩十幾年,突然有人說它就是後現代。……我所能瞭解的後現代最多就是引號的概念,這是一個大量引號的時代,我們隨時可能被裝在引號裡。」夏宇如此的定義,也是頗有「後現代」的味道。


第三本詩集:《摩擦 無以名狀》

《摩擦 無以名狀》將《腹語術》的字句由裁剪到再度拼貼,更濃厚的實驗意味,賦予再生的文字嶄新的樣貌,文字的使用於此獲得特赦解放。

羅智成評《摩擦。無以名狀》:「藉由她的實驗,我們經歷到詩創作一次夠大夠遠的可能性冒險。 夠高,夠遠,所以我們可以回航了!」

但是,這樣的實驗夠了嗎?對夏宇而言,對讀者而言是難以饜足的。於是乎,第四本詩集誕生!


第四本詩集:《Salsa》

《Salsa》在尚未出版前便引起大眾的引頸翹盼,出版後更有許多癡迷於斯的讚賞。

顏忠賢評《Salsa》:「……使得那些依賴過她的人,雖然和她一樣已經從少女(少年)變成歐巴桑(歐吉桑),也仍然願意跟著說『但你一直極愛極愛他/願意跟他盲目地旅行』,盲目地跟著她繼續揮霍不再擁有的青春」足見夏宇如同吹笛者的魔力。

夏宇在詩作中將文字圖像交互堆疊,生成錯落美感的意象。她對於符號的應用,可說是淋漓盡致。筆者將在下節解析之。




參、夏宇詩作的符號探究
符號學認為,意義的闡釋者在於制碼解碼的雙方。將文本視為開放性的閱讀,正如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的論文:"The death of the author"(作者已死)所言,「文本」本身即富涵符號、象徵及文字等意義載體,這些載體之間的互動所形成的意義網絡,即已足夠形成豐富多元的意義系統,無須遵循文本背後(或外在)的創作意圖。所以我們得以從夏宇的詩作中,獲得自我獨特性闡義的樂趣。

ㄅ。後現代的文句拼貼

所謂的後現代,是與現代並行的時代,卻是去中心、顛覆、擬仿、解構再組構的一種拼貼意義。夏宇《摩擦 無以名狀》正是使用拼貼手法的詩集,裡頭大量展現文字破碎、不連貫、及任性的粘合詩句:

「字是黃金、乳香和沒藥。字是肉桂。肉和桂」〈逆毛撫摸〉《摩擦 無以名狀》

「風是黑暗
門縫是睡
冷淡和懂是雨
突然是看見
混淆叫作房間
漏像海岸線
身體是流沙詩是冰塊
貓輕微但水鳥是時間
裙的海灘
虛線的火燄
寓言消滅括弧深陷
斑點的感官感官
你是霧
我是酒館」〈擁抱〉《摩擦 無以名狀》

〈逆毛撫摸〉將「字」的顏色〈黃金〉、氣味〈乳香和沒藥金〉作解構 ; 「風」與「黑暗」、「門縫」與「睡」、「冷淡和懂字」和「雨」……作文字的武斷拼構,帶給讀者更開放性的想像空間。讀者可以恣意由個人的認知基模〈Jean Piaget 1896-1980〉、經驗、想像力來生成詩句的意義。或許和夏宇的創作初衷不謀而合或是背道而馳,卻是賦予詩句無底限的靈魂樣貌。


ㄆ。詩句的釋義再釋義

夏宇試圖對抽象的句子作出個人化的注解:

「不得不
不得不
留下腳印
謙虛和善地
在他們
水泥未乾




就走了
丟下髒話:
「我愛你們。」  

然後 
排好隊 買票
進場 看電影之類的
然後吃飯
證明這事的人說了

每當
每當這個時候
我感覺有音樂響起
分化了行進中的隱喻
與夫迂迴
溫婉之
個人主義

繼續
讓音樂繼續演奏下去吧
波及三朵沉默的向日葵
破折號以下
食道和腸胃中間
悲哀到遺忘途中的
一切衰敗的起點

以後……之前
醒來以後
刷牙之前的想法:

永遠
我所聽過的
最讓人傷心的字眼

其他
其他都是零碎的東西
膠帶、筆套
裁掉的紙
畫歪的線
指甲刀、衛生紙
不斷滴著的
傘緣上的水
灰塵
聲音
愛 」〈造句〉

透過夏宇的注解,讀者也可繁衍出自己的意義。如此的釋義與再釋義,使得原先的語句更有變身的活動力。

ㄇ。開放性界說

對於愛情的界說,夏宇使用了不少譬喻和擬仿:

「為蛀牙寫的
一首詩,很

唸給你聽:

「拔掉了還
疼 一種

洞的疼。」

就是
只是
這樣,很

彷彿
愛情」〈愛情〉

「把你的影子加點鹽
醃起來
風乾
老的時候
下酒」〈甜蜜的復仇〉


「4 月 4 日天氣晴一顆痘痘在鼻子上
吻過後長的
我照顧它

第二天院子裡的曇花也開了

開了
迅即凋落
在鼻子上
比曇花短
比愛情長」〈疲於抒情後的抒情方式〉

「完全不愛了的那人坐在對面看我
像空的寶特瓶不易回收消滅困難」〈秋天的哀愁〉

夏宇以「蛀牙」、「醃漬品」、「痘痘」、「寶特瓶」這些具體意象來比喻愛情。不同於以往唯美抒情式的隱喻手法〈如曇花、月影、流星、煙〉,夏宇採用的是日常生活即可見的平實物像,甚至可以說是「去美感」的物件〈如蛀牙、痘痘〉來入詩。顛覆了多數詩人所恪守的美學觀,野給予讀者更親切的閱讀體驗。

ㄈ。神話學混血的詩句

李維斯陀(Claude Levi Strauss)的《神話學》認為神話邏輯乃是人類普同而無意識之思考結構的表徵,透過神話的結構分析,證明人心靈在看來十分任意的表象之下,存在著非常固定的運作法則。

夏宇大量運用童話、神話、傳說中的典故,來賦予詩的活潑靈現:

「十二響的鐘聲
最後一聲,他眼裡的煇煌驟減
由興奮的最高處跌落的聲音
"十二點了,根據童話,"他說"妳該走了."
"當然,"我說,驚慌,力求鎮定: "我應該逃走,然後遺失我的鞋"
"隨便妳,老實說那對我並沒有什麼分別."
"不,根據童話,你應該愛上我的鞋,終於找到我,然後我們過著快樂的生活"
"不,我改變主意了~我疲倦了."
"對我?"
"對童話"」〈南瓜載我來的〉

「我走錯房間
錯過了自己的婚禮。
在牆壁唯一的隙縫中,我看見
一切行進之完好。 他穿白色的外衣
她捧著花,儀式﹑許諾﹑親吻
背著它: 命運,我苦苦練就的腹語術
(舌頭那匹溫暖的水獸 馴養地
在小小的水族箱中 蠕動)
那獸說: 是的,我願意。」〈腹語術〉


顯見的,〈南瓜載我來的〉摘自「灰姑娘」的故事 ;〈腹語術〉則有「愛麗絲夢遊仙境」的魔幻色彩。至此,詩與神話產生了相互釋義的互文作用。




肆、文字實驗之必要
藉由夏宇詩作帶領我們的文字實驗,可以體驗意義的生成由創作的當兒到閱讀之後都是不間斷的。在互文性、跳躍性的連結中,透過作品,作者—文本—讀者的界限模糊了,更可以說,讀者參與了創作的過程。在「詩」這類扼要豐義的文體中,文字的實驗是必要的。在科技化、全球化的現代,夏宇所嘗試的文句試驗,有其先見之明的新意。也提共予我們另一種宇文字共處的方式。



參考書目:
夏宇,《備忘錄》。台北:現代詩季刊社。

夏宇,《腹語術》。台北:現代詩季刊社,1998。二版二刷。

夏宇,《摩擦‧無以名狀》。台北:現代詩季刊社,1998年。再版二刷。

〈語意的賣藝園:夏宇近作初探〉。《誠品閱讀》,22期。民84年6月。頁72-75。

〈後現代的迷障—〈台灣後現代詩的理論與實際〉的反思〉。《當代》,第七十一期(1992. 3. 1)。

萬胥亭。〈日常生活的極限—讀夏宇詩集《備忘錄》〉。《商工日報》,民國七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春秋副刊。

廖咸浩。〈物質主義的叛變:從文學史、女性化、後現代之脈絡看夏宇的「陰性詩」〉。《當代台灣女性文學論》。鄭明女利主編。台北市:時報文化,1993[民82]。

〈離散與聚焦之間—八十年代後現代詩與本土詩〉。《台灣現代詩史論》。台北:文訊雜誌社,1996。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The death of the author"

李維斯陀(Claude Levi Strauss)的《神話學》
夏霏 寫:初探夏宇詩作,嚴禁拷貝。轉載詩觀請支會作者。



萬胥亭說夏宇的《備忘錄》有著豐富的「後設」。萬胥亭補充,「後設詩」是詩作創作者「隨時意識到創作行為與創作意圖的不連續性、題材風格的模式因循,語言使用的侷限性及武斷性、世界的不可理解以及意義的自我解構」(民74)。


蕭蕭說:「她是一位『勇敢的』詩人,她忠於自己的表達方式,忠於自己的思考模式,這樣的詩人在臺灣的詩壇上經過近十年的論戰、批判,已經不再出產了。嚴格說,寫詩沒有什麼名利,詩人所忠的只是對詩藝術的虔敬,夏宇就是一位這樣的純詩人。」

席慕蓉說:「我愛夏宇因為她一點也不愛我並且一點也不在意我要不要擁護她更不在意我有沒有準備好去研究她的詩她讓我完全自由即使我不懂很多也可以等於懂了一點點即使我好像懂了也可以不怎麼懂。」


張默說:「對於夏宇的詩,我個人的粗淺看法是:她的作品極富說服力,往往從平淡單純的意念中,令人有捕捉不到的驚喜,夏字的世界既不廣闊,也不深邃,表面上她也許是在向你訴說詮釋,及至恍然大悟,你會暗暗擊掌她的某些隱祕的意象,實在是很駭人的。她不是為語言而語言,也不是為意象而意象,文字本身是表現必備的工具,她能活用文字,而使其在一首詩中產生震撼的力量。」

周夢蝶則當面跟夏宇說:「妳的詩我看了二十遍還是不懂。」(夏宇在Salsa的《聽寫》一詩裡提及此事);

林燿德更說夏宇的詩難評:「夏宇的詩作本身有一種抗拒傳統文學觀及批評法則的內在原素,使得堪稱翹楚的批評家們矘目以對。」。

王浩威指出:「腹語術原本就是逆轉的表演/言說,是語言說出了角色,也就是生產出說話的主體,而非絕對是角色說出語言的。」

林燿德說:「要破解夏宇詩作的奧秘,首須理解她作品中後現代主義的傾向。」古繼堂也作《台灣後現代派的發難人夏宇》來研究她。

夏宇對於「後現代主義」一詞,在《腹語術》的書末附錄中說:「寫詩十幾年,突然有人說它就是後現代。……我所能瞭解的後現代最多就是引號的概念,這是一個大量引號的時代,我們隨時可能被裝在引號裡。」夏宇如此的定義,也是頗有「後現代」的味道。


羅智成評《摩擦。無以名狀》:「藉由她的實驗,我們經歷到詩創作一次夠大夠遠的可能性冒險。 夠高,夠遠,所以我們可以回航了!」


顏忠賢評《Salsa》:「……使得那些依賴過她的人,雖然和她一樣已經從少女(少年)變成歐巴桑(歐吉桑),也仍然願意跟著說『但你一直極愛極愛他/願意跟他盲目地旅行』,盲目地跟著她繼續揮霍不再擁有的青春」足見夏宇如同吹笛者的魔力。
你這篇大作中的論點很面熟 :P
引述上列作者的詩觀相當多 :P
「支會」?「知會」吧.
light 寫:你這篇大作中的論點很面熟 :P
引述上列作者的詩觀相當多 :P
「支會」?「知會」吧.
是的,文中引述多篇詩觀,卻也明白指出出處。
您忽略作者本身評「詩觀」的文字,不也是種選擇性的偏頗閱讀?

「支會」,通知照會。出自喻世明言˙卷三十九﹔警世通言˙卷十一。亦作知會。在 :P 前如果先做功課會更好。
試算全文約4600字

但以下的引文就約有2950字

作者真正算是自己見解的約1650字

一篇文章引述他人文字或資料占六成五,比例占這麼大,未免是奇觀

以下均可視為引述文字:


夏霏 寫:
夏宇,民國45年生於臺灣,原籍廣東省五華縣人,本名黃慶綺,筆名童大龍等。臺灣藝術專科學校影劇科畢業,曾任職出版社及電視公司,十九歲開始寫詩,曾獲第二屆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等獎,「創世紀」創刊三十週年詩創作獎。第一屆中外文學現代詩獎,現寓居法國,著有詩集《備忘錄》、《腹語術》、《摩擦 無以名狀》、《Salsa》。

夏宇涉獵創作文類頗廣:詩,小說,散文、劇本以及歌詞,並曾獲《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優等獎,創世紀詩社詩創作等。現更跨足樂團組成團員龐大的<愈混樂隊>,在台灣地下音樂界及大陸頗受好評。

有人說,「讀夏宇是媚俗的。」因為不純粹的閱讀動機:也許是跟隨潮流譁眾取寵、小眾流行文化的「溢散效果」(由非主流延燒到主流)擴散,抑或是所謂的精英心態作祟......,


第一本詩集:《備忘錄》

一九八四年自費出版,跳躍新鮮的文字,兩首有圖無文的作品<歹徒丙>和<社會版>,更是創新的嘗試。一九八六年再版,共收詩作五十二首,現絕版。《備忘錄》的出版,先後有詩評家林燿德、張默、簡政珍、鐘玲、萬胥亭、蕭蕭……等人評論。

萬胥亭說夏宇的《備忘錄》有著豐富的「後設」。萬胥亭補充,「後設詩」是詩作創作者「隨時意識到創作行為與創作意圖的不連續性、題材風格的模式因循,語言使用的侷限性及武斷性、世界的不可理解以及意義的自我解構」(民74)。我們可以從〈詩人節〉、〈押韻〉、〈蛀牙〉、〈寫信〉、〈節目單〉、〈逆風混聲合唱給ㄈ〉、〈簡單未來式〉、〈愛情〉、〈遁辭〉和〈愚人的特有事業〉……等詩中

第二本詩集:《腹語術》

蕭蕭說:「她是一位『勇敢的』詩人,她忠於自己的表達方式,忠於自己的思考模式,這樣的詩人在臺灣的詩壇上經過近十年的論戰、批判,已經不再出產了。嚴格說,寫詩沒有什麼名利,詩人所忠的只是對詩藝術的虔敬,夏宇就是一位這樣的純詩人。」

席慕蓉說:「我愛夏宇因為她一點也不愛我並且一點也不在意我要不要擁護她更不在意我有沒有準備好去研究她的詩她讓我完全自由即使我不懂很多也可以等於懂了一點點即使我好像懂了也可以不怎麼懂。」

張默說:「對於夏宇的詩,我個人的粗淺看法是:她的作品極富說服力,往往從平淡單純的意念中,令人有捕捉不到的驚喜,夏字的世界既不廣闊,也不深邃,表面上她也許是在向你訴說詮釋,及至恍然大悟,你會暗暗擊掌她的某些隱祕的意象,實在是很駭人的。她不是為語言而語言,也不是為意象而意象,文字本身是表現必備的工具,她能活用文字,而使其在一首詩中產生震撼的力量。」

周夢蝶則當面跟夏宇說:「妳的詩我看了二十遍還是不懂。」(夏宇在Salsa的《聽寫》一詩裡提及此事);林燿德更說夏宇的詩難評:「夏宇的詩作本身有一種抗拒傳統文學觀及批評法則的內在原素,使得堪稱翹楚的批評家們矘目以對。」。

王浩威指出:「腹語術原本就是逆轉的表演/言說,是語言說出了角色,也就是生產出說話的主體,而非絕對是角色說出語言的。」

林燿德說:「要破解夏宇詩作的奧秘,首須理解她作品中後現代主義的傾向。」古繼堂也作《台灣後現代派的發難人夏宇》來研究她。

夏宇對於「後現代主義」一詞,在《腹語術》的書末附錄中說:「寫詩十幾年,突然有人說它就是後現代。……我所能瞭解的後現代最多就是引號的概念,這是一個大量引號的時代,我們隨時可能被裝在引號裡。」夏宇如此的定義,也是頗有「後現代」的味道。


第三本詩集:《摩擦 無以名狀》


羅智成評《摩擦。無以名狀》:「藉由她的實驗,我們經歷到詩創作一次夠大夠遠的可能性冒險。 夠高,夠遠,所以我們可以回航了!」


第四本詩集:《Salsa》

顏忠賢評《Salsa》:「……使得那些依賴過她的人,雖然和她一樣已經從少女(少年)變成歐巴桑(歐吉桑),也仍然願意跟著說『但你一直極愛極愛他/願意跟他盲目地旅行』,盲目地跟著她繼續揮霍不再擁有的青春」


符號學認為,意義的闡釋者在於制碼解碼的雙方。將文本視為開放性的閱讀,正如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的論文:"The death of the author"(作者已死)所言,「文本」本身即富涵符號、象徵及文字等意義載體,這些載體之間的互動所形成的意義網絡,即已足夠形成豐富多元的意義系統,無須遵循文本背後(或外在)的創作意圖。


「字是黃金、乳香和沒藥。字是肉桂。肉和桂」〈逆毛撫摸〉《摩擦 無以名狀》

「風是黑暗
門縫是睡
冷淡和懂是雨
突然是看見
混淆叫作房間
漏像海岸線
身體是流沙詩是冰塊
貓輕微但水鳥是時間
裙的海灘
虛線的火燄
寓言消滅括弧深陷
斑點的感官感官
你是霧
我是酒館」〈擁抱〉《摩擦 無以名狀》


「不得不
不得不
留下腳印
謙虛和善地
在他們
水泥未乾




就走了
丟下髒話:
「我愛你們。」  

然後 
排好隊 買票
進場 看電影之類的
然後吃飯
證明這事的人說了

每當
每當這個時候
我感覺有音樂響起
分化了行進中的隱喻
與夫迂迴
溫婉之
個人主義

繼續
讓音樂繼續演奏下去吧
波及三朵沉默的向日葵
破折號以下
食道和腸胃中間
悲哀到遺忘途中的
一切衰敗的起點

以後……之前
醒來以後
刷牙之前的想法:

永遠
我所聽過的
最讓人傷心的字眼

其他
其他都是零碎的東西
膠帶、筆套
裁掉的紙
畫歪的線
指甲刀、衛生紙
不斷滴著的
傘緣上的水
灰塵
聲音
愛 」〈造句〉



「為蛀牙寫的
一首詩,很

唸給你聽:

「拔掉了還
疼 一種

洞的疼。」

就是
只是
這樣,很

彷彿
愛情」〈愛情〉

「把你的影子加點鹽
醃起來
風乾
老的時候
下酒」〈甜蜜的復仇〉


「4 月 4 日天氣晴一顆痘痘在鼻子上
吻過後長的
我照顧它

第二天院子裡的曇花也開了

開了
迅即凋落
在鼻子上
比曇花短
比愛情長」〈疲於抒情後的抒情方式〉

「完全不愛了的那人坐在對面看我
像空的寶特瓶不易回收消滅困難」〈秋天的哀愁〉



李維斯陀(Claude Levi Strauss)的《神話學》認為神話邏輯乃是人類普同而無意識之思考結構的表徵,透過神話的結構分析,證明人心靈在看來十分任意的表象之下,存在著非常固定的運作法則。


「十二響的鐘聲
最後一聲,他眼裡的煇煌驟減
由興奮的最高處跌落的聲音
"十二點了,根據童話,"他說"妳該走了."
"當然,"我說,驚慌,力求鎮定: "我應該逃走,然後遺失我的鞋"
"隨便妳,老實說那對我並沒有什麼分別."
"不,根據童話,你應該愛上我的鞋,終於找到我,然後我們過著快樂的生活"
"不,我改變主意了~我疲倦了."
"對我?"
"對童話"」〈南瓜載我來的〉

「我走錯房間
錯過了自己的婚禮。
在牆壁唯一的隙縫中,我看見
一切行進之完好。 他穿白色的外衣
她捧著花,儀式﹑許諾﹑親吻
背著它: 命運,我苦苦練就的腹語術
(舌頭那匹溫暖的水獸 馴養地
在小小的水族箱中 蠕動)
那獸說: 是的,我願意。」〈腹語術〉



參考書目:
夏宇,《備忘錄》。台北:現代詩季刊社。

夏宇,《腹語術》。台北:現代詩季刊社,1998。二版二刷。

夏宇,《摩擦‧無以名狀》。台北:現代詩季刊社,1998年。再版二刷。

〈語意的賣藝園:夏宇近作初探〉。《誠品閱讀》,22期。民84年6月。頁72-75。

〈後現代的迷障—〈台灣後現代詩的理論與實際〉的反思〉。《當代》,第七十一期(1992. 3. 1)。

萬胥亭。〈日常生活的極限—讀夏宇詩集《備忘錄》〉。《商工日報》,民國七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春秋副刊。

廖咸浩。〈物質主義的叛變:從文學史、女性化、後現代之脈絡看夏宇的「陰性詩」〉。《當代台灣女性文學論》。鄭明女利主編。台北市:時報文化,1993[民82]。

〈離散與聚焦之間—八十年代後現代詩與本土詩〉。《台灣現代詩史論》。台北:文訊雜誌社,1996。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1915-1980):"The death of the author"

李維斯陀(Claude Levi Strauss)的《神話學》

謝謝您對本文的指教,引用論點就比例而言是為懸殊.不過本文是大二時新詩課的作業[論詩評],既是論詩評未免引用他人詩觀.您未提出作者文本中的優劣,光就字數上來論斷會否太過偏頗?再則,此為論壇分享,請問有字數比例限制嗎?

若要論字數,您的2則意見字數只約109字,便想一概論定1650字的見解不妥(且其中您還誤指錯誤),這豈是公平?

言明[初探]即有未竟之意,若您有更精闢的見解(當然是字數以外的意見),歡迎提出.
夏霏 寫:初探夏宇詩作,嚴禁拷貝。轉載詩觀請支會作者。
這句應是文題「解構夏宇:<腹語術>中的語句遊戲」的附題或文章的附註.

「初探夏宇詩作,嚴禁拷貝。」這句其實有兩個各不相干的意思,其一是說這篇文章是初探夏宇的詩作,其二是嚴禁他人拷貝這篇文章。但兩個不相干的意思結成一個句子,文意實在不通。

後句「轉載詩觀請支會作者。」這句的意思也不清楚,是轉載誰的詩觀,是蕭蕭.張默...等人的詩觀嗎?還是哪一位作者的詩觀?(這篇文章有許多人的詩觀)

「支會」一詞,我還以為是什麼協會分支的會呢!
夏霏 寫:
light 寫:你這篇大作中的論點很面熟 :P
引述上列作者的詩觀相當多 :P
「支會」?「知會」吧.
是的,文中引述多篇詩觀,卻也明白指出出處。
您忽略作者本身評「詩觀」的文字,不也是種選擇性的偏頗閱讀?

「支會」,通知照會。出自喻世明言˙卷三十九﹔警世通言˙卷十一。亦作知會。在 :P 前如果先做功課會更好。
你怎可妄下斷言我忽略你評"詩觀"的文字?
你怎可妄下斷言我是選擇性的偏頗閱讀?
欲加讀者之罪,何患無辭?

就算"支會"有出處,你會用,算了不起,
但一個冷僻的詞有必要再困擾"知會"這一個通用的詞嗎?
我也可抓一個古人用過的冷僻的詞,
然後叫你先去做好功課嗎?

你可以用冷僻的詞,
但要加註解,
才算負責任.
而不是怪讀者沒做好功課.

讀者有質疑時
你答覆了就好
為什麼要把責任推給讀者?

夏霏 寫:謝謝您對本文的指教,引用論點就比例而言是為懸殊.不過本文是大二時新詩課的作業[論詩評],既是論詩評未免引用他人詩觀.您未提出作者文本中的優劣,光就字數上來論斷會否太過偏頗?再則,此為論壇分享,請問有字數比例限制嗎?

若要論字數,您的2則意見字數只約109字,便想一概論定1650字的見解不妥(且其中您還誤指錯誤),這豈是公平?

言明[初探]即有未竟之意,若您有更精闢的見解(當然是字數以外的意見),歡迎提出.
你文本中的優劣見仁見智,
我只提論文引文字數的問題,不可以嗎?就算偏頗嗎?
論壇分享,沒有字數限制,
但你的文章擺明是一篇論文,
不是心情分享等短文.

我的意見109字不夠格稱文章,
請看清楚那109字,沒有論定你那1650字的見解妥不妥.
請勿自我製造不公平假象.

當然
你若不怪讀者未做好功課
且不製造讀者偏頗及不公平假象.
我可以進一步來討論你文中的詩觀等問題.

先聲明,我無意挑起戰火。

文章是論文形式,或許文字不純熟,也是筆者辛苦找了資料,用心去建構分類的詩觀。
至於初探夏宇詩作,嚴禁拷貝。轉載詩觀請支會作者。
因為像論文形式,容易被懶惰的學生查找,拿去當作業繳交。(別懷疑,之前真有被剽竊事件。)無論是筆者引用的詩觀,筆者自身的詩觀,都受到智慧權的保障,要引用都是得知會或是著名出處的。

另外,是認知上的落差。或許您認為冷僻的詞,於筆者創作時並不如此認為。在許多文章中,除了專有名詞或用典,甚少有作者為動詞形容詞作注釋的。因為您提問時連用了兩個 :P 不免讓人有輕蔑的錯覺。網路是去中心的思考,除卻當面的表情很容易引起誤會。很多人也不明白後現代和神話學為何,這些都比支會一詞來得容易引起誤讀,不是嗎?

論壇分享沒有字數比例限制,同時也沒有形式限制,所以我以論文形式來呈現詩觀並不代表其內容就必須以論文質素來論斷。就一篇論文來說,這篇的確是可議的。重要的是其中後現代和互文的分類觀點,我覺得是整篇文章的重心。

若有詩觀討論,霏誠心候教。謝謝。

呵呵
如果是論文
這樣當然不行
否則沒啥關係吧

那麼
在此支會作者
想轉載到葡萄海論壇
http://www.grapesea.com/lb5000/cgi-bin/ ... i?forum=16
可否請告示
謝謝

好的
著名出處即可
霏連結:http://netinn.udn.com/community/forum/index.jsp?no=3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