娼妓

提供喜歡顛覆及嘗試另類創意的寫手一個表演空間
每日限貼兩篇
她撞牆她哭泣她跪倒在地他們全都衝上去抓她抱她勸她那兩個海南公安一臉倦容跟無奈而站在一邊配合海南的上海公安像個臺灣政客般威脅恐嚇跟假意的提出為我們好的所謂到他們刑偵隊去他可以為我們說話他一面做勢打電話要增派人手一面喝令要我把我的人撤走一早他們打電話告訴我他們要強制帶人到現在已經在急診室僵持折騰了近兩個小時醫院方面也受不了了闢室密談後三方同意我堅持的吊完點滴後我負責讓他們順利帶人我一面打電話一面心裡盤算公證律師應該十分鐘後會到而且社會混這麼久了我從不相信政客跟警察果然進了刑偵大隊後真是衙門深深深似海連我們的律師都進不去好在所有該做的公證手續都做完了後來在刑偵大隊門口接受那寥寥幾個記者採訪完後我覺得是應該撤回總部進去下一些步驟的時候了在我們要先走時她抱著陳董的東西強顏歡笑的跟我們揮手再見她的笑容還是跟四年前一樣那樣的甜美事實上她的屁股更美我們一些人都撫摸過只是我沒有搞媽咪的習慣雖然大陸的媽咪不像臺灣她們都還年輕但那個屁股那個令人垂涎的翹而圓滑的屁股今天卻如此樸素我們走了我們坐車走了我在車上回過頭來卻瞥見她強顏歡笑後的掩泣在北京旅館的凌晨我翹著腳坐在窗邊一夜沒睡杭州總公司的人馬飛往海南我則飛往北京這個事情是有點棘手畢竟臺灣的黑幫在海南的勢力相當龐大
而那群人就是這種貨色媒體黑幫公安海陸空都來剩一個禮拜北京二中就要決勝負他們耍流氓是在意料之中卻也在意料之外就像選前就猜測陳水扁會耍怪招只是不知道連槍擊案都搞出來一樣竟來這一招一晚沒睡應酬到兩點回到旅館翻來覆去睡不著在窗邊看著北京的夜空從深黑到微亮到現在陽光在樹葉上跳動想著那轉身的掩泣想著那所謂的臺灣的名女人一天七通電話你們不要管啦要思前顧後啦那是負面的啦要注意媒體的看法啦媒體媒體媒體這就是臺灣無情的臺灣媒體的臺灣人家在落難在掩面哭泣啊你們可聽到To be continued

這個版版
是為喜歡顛覆傳統的人開的

你的文章
正符合這種精神
所以
喜菡擅自將它轉過來了

請莫怪
您在散文版連續貼了數十篇沒有內容的東東
我已經悉數刪除

這是第二次了
以後也會如此這般處理
希望不會有下一次

我刪文只需不到您貼文的十分之一時間
而且貼得越多刪的時間也相對越短
敬請愛惜自己的光陰
謝謝

聲明(我的立場):看完了心情留言版的筆戰脈絡,一路索冀到這兒。
因為我很好奇的是,在「如此強烈的堅持」之下,會出現力量很強的東西嗎?

我想我做過類似的事:鋼琴語言,我用毫無語法的表情「亂按」,
為了想表達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無差別戰爭:無限制潛艇戰」那種混亂、毫無章法,以及無從恨起的感覺。

這場筆戰我想承認一件事:顯然的,不太有交集。
我一向不評論,不過我打算嘗試用解讀的方式,找到一個美文和「看起來亂七八糟」之間的互通窗口。

如果跳脫「文學」概念,我相信他的文字都很有「力量」。

我想文學(寫成看的見的,或是口傳)最初的目的是:

1‧紀錄。(我們從古代文字認識當時社會的現況而那未必是美文)
2‧文以載道,道以訓人 (這需要力量:理性、立場、組織力、影響力)
3‧詩(文)以興、觀、群、:可以抒發情緒,可以讀,可以交朋友,可以   發洩情緒

現在應該是沒有目的了,不過多少不超過這三項範疇啦。

或許,以「娼妓」而言:

我們可以想像:她應該是有很多無法言述、瘋狂、語無倫次,又大量而且咒罵的情緒的。所以反向思考:使用這種無標點、一大塊、閱讀有障礙的文字,會不會反而更貼近娼妓的心境?

畢竟,真正要「貼近」娼妓的無奈本來就是不可能的事,所以有障礙性閱讀、暴力、呢喃的文本設計,也許反而比較接近這樣的狀況。

我想我要說的是:當我們看見這樣的文字(所謂的斷裂、無意識)已經大量出現的時候,是不是表示當今社會很可能已經有很多事「超乎想像、除了美好與感悟之外,還有荒謬、悲傷、不可理諭的」存在事實?

假如文學的其中一個目的是「紀錄」。我很相信這樣的「文字呈現」
可能更精準的反應出社會「現象」。(但是,我並不鼓勵)畢竟紀錄是需要和閱讀者溝通的。出現那樣的文字,得要有看的下去的讀者。紀錄才有意義。


在唐代中期之前:所謂的「小說」是不入流。而在當時西方社會:「散文」只是個個人呢喃心情抒發爾爾。(但是到了現代,我們卻認為很典雅)
它們的共同點是:他們充分反映了其中一部分的社會現象。

我在想「沒有標點」,這種事其實由來已久,例如我們讀過的孔孟二十五史等等其實原本都是沒有標點的,而我們在閱讀的時候
首重就是「句讀」的功夫。

當然我不認為應該放棄標點。因為,「不關心讀者的作者,怎麼能硬要要求讀者對關心他的故事?」。(所以藝術家是孤獨的,暢銷創作者會暢銷)
(我不認為這是境界的高低,而是他們所要堅持與溝通的對象不同)

形式不過是一個載體。要把故事好好的說出去,如果要人聽的懂
也許就可以簡單些:我始終相信,一個有內涵的好故事,即使只是
普通的形式,也都是有很感人的作用,畢竟表現形式只是一個殼子。

《娼妓》這篇,我倒是覺得還蠻經典的。至少我認為很有「力量」
也很誠實。算是很成功的。

雖然在閱讀偏好上,我很可能無法打從心裡去推薦就是了。 
剛看到這篇文章還真有點難過:shock:
因為我在很多年前的中國時報上看過,
只是我無法看下去,因為這種文章表現法很容易讓人產生疲倦感,
做為一個讀者,我會先看別的文章,至少比較條理分明,也比較順眼吧!
這篇文章,
喜菡老師把它留了下來,其實是種鼓勵,
但我希望不要流於哲理的敘述,那是不討好的,
雖然有段時間這種文章有得過文學獎,
但是否會讓當代或後代的人所認同呢?
不知道~~~
還好這是事件的敘述,再看一次就會覺得有深層的意境有待玩味!
也期待作者的後續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