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宮春日的憂鬱》小感於巴哈洽特

實驗漫畫與文學間的可能發展/
提供一個空間讓喜歡文學和漫畫的朋友能盡情發揮

版主: 憶芳

前言:

  在洽特一時興起,花一小時打出。

  本人未讀過小說與設定,純粹就觀眾角度欣賞。

***********************************


  關於涼宮動畫最大的後悔,就是沒有完全的按照播送順序來看﹍第一話
《朝比奈實玖榴的冒險》,其實也可以看作本作的縮影。

  看涼宮動畫最容易感受到的就是敘事主體的切割與重現,翻成白話來說就是
大家說的「這是部看阿虛碎碎念的動畫」。

  在第一話「實玖榴的冒險」中,相信觀眾立刻感受到的是強烈的疑問,明明
動畫名稱是「涼宮春日」這個人的憂鬱,為甚麼到了第一話卻變成了「朝比奈」
這個人的大冒險?也就是說,在這裡有了一種動畫題名和動畫內容相異的現象。

  我把目前流行常見的第一人稱,第三人稱敘事,稱作「傳統的敘事法則」。
傳統的敘事法則,無論是文字或電影,講究的是主題明確,敘述精準。這種題名
和內容相異的現象,用這種觀點來看,涼宮春日的憂鬱只是一套敘事主題不明確
的動畫,但是它真的主題模糊嗎?或者是出於對於藝術法則、詮釋規則的反抗?

  我剛剛說過,涼宮動畫的主題,最容易讓我感受到的是敘事主體的切割與
重現。以第一話舉例,畫面的規格採用學生自製電影的畫面,故事乍看之下以
朝比奈為主角(推動劇情的人),實際上,觀眾看到的已經是「涼宮春日」後製
的結果(後製的結果是產生了這段影片)。「後製」在這裡扮演的概念是劇情的
重現(在產制的影片的過程是一套演員一直重拍,導演篩選並留下想要的畫面的
過程)

  所以雖然由朝比奈在推動劇情,展現的卻是涼宮春日的意志。換句話說,
雖然「敘事」的主角是朝比奈,涼宮春日的影響卻無所不在,導演「超監督」
不旦居於幕後也直接走到幕前。也就是說,目前為止敘事策略上的變動,將
「敘述(Narrate,故事的展開)」和「人稱(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完全的
切割開來。


  以往的動畫敘述者(Narrator)和主角的人稱是完全合一的,當我們說這
部動畫是「第一人稱」,觀眾是透過主角的眼睛看世界,但是當觀眾習慣這種
敘述策略的時候,無形中也產生了敘述法則。敘述法則的例子像是:主角看不見
的東西觀眾就看不見。(所以,違反這個法則的第一人稱敘述是劣作,是失敗的
敘述)

  但是涼宮春日的憂鬱思考了這種關係。敘事法則是絕對的嗎?將敘事法則
切割成「人稱」與「敘述」分開的樣子,之後再進行「重組」,就創造出這種
獨特的敘述脈絡。(後面由還加上了阿虛的碎碎念,進一步使得敘事由更激烈的
切割獲得更多的廣度)

  更令人拍案叫絕的是,這種敘述正好也是動畫或電影產制的過程,電影不是
憑空產生的,電影來到觀眾的面前的時候已經是篩選好的資訊,篩選資訊的人是
導演,是後製人員,經過它們的篩選而保留下來的影像,變成了我們所看到的
電影。也就是說,觀眾和導演之間有一個斷層,意思是如果觀眾不認識導演,
對於看這部影片沒甚麼影響。觀眾不會因為看影片,而自動和導演建立出某種
關係。「後製」這道手法將觀眾和導演切割開來,

  但是在《涼宮春日的憂鬱》動畫中,這種觀眾與導演的關係完全變了樣。
涼宮春日在編導的時候聲音不斷從後面傳來,使得電影看起來完全像是拍攝實況
,更有甚者,她還會直接走到幕前指導朝比奈的動作。這都是在電影院的導演
不會讓觀眾看見的事情。

  《涼宮春日的憂鬱》這種手法,不僅顛覆了傳統的敘事策略,也改變了觀眾
與幕後(超監督一行人)的關係。也正因為這動畫顛覆了觀眾過去所習慣的敘事
策略,才會讓觀眾這麼的難以投入吧﹍(嘆)

  這是在下對涼宮小小的觀後感。明眼人看得出來這些都集中在第一話,沒錯
,這只是《涼宮春日春日的憂鬱》這套動畫裡非常小的一個精華,整部動畫有
非常多可資探討的東西,這是冰山的一角。其中阿虛的碎碎唸角度是對主體性
更大的顛覆;古泉所提出種種形而上的概念﹍是這套動畫更深刻的內容,也是對
整個媒體產業更多的反思。和這些觀念相比,時間軸的顛覆就不是這麼的重要。

***********************************

當然也要支持不久後會推出的動畫第二部-涼宮春日的消失哦。D。!

可以知道的是,消失的女主角涼宮春日台詞還是比鏡頭大量增加的長門有希多很多/..\"""

飛翔的蜻蜓 寫:當然也要支持不久後會推出的動畫第二部-涼宮春日的消失哦。D。!

可以知道的是,消失的女主角涼宮春日台詞還是比鏡頭大量增加的長門有希多很多/..\"""
為甚麼我聽說的是涼宮二期被腰斬 XDDDDDDD

寂零 寫:
飛翔的蜻蜓 寫:當然也要支持不久後會推出的動畫第二部-涼宮春日的消失哦。D。!

可以知道的是,消失的女主角涼宮春日台詞還是比鏡頭大量增加的長門有希多很多/..\"""
為甚麼我聽說的是涼宮二期被腰斬 XDDDDDDD
那就太妙了,京阿尼竟然會斬掉這部一定賺錢的大餌XDDDDD

於2007年12月18日,官方發佈消息《涼宮春日的憂鬱》第二期製作「中止」,並發表製作涼宮春日的憂鬱的新動畫,使外界滿佈推測所謂的「新動畫」其實是涼宮春日的續篇作品《涼宮春日的消失》。


所以是我搞錯了
企劃終止的是憂鬱續集
而不是整個涼宮春日系列﹍||||

  "涼宮春日的憂鬱",這部動畫的觀眾投入度是很難一概論之,【涼宮春日的憂鬱】本篇是本作的主幹,以此為主幹來融入其他篇章的內容,如果沒記錯的話,除了【涼宮春日的憂鬱】該本之外,還有另外兩個篇章的劇情融合其中......抱歉,差點就忘了您開頭的前言,小說的部分只是小小帶過別無他意。

  其實動畫的製作再開是誠實反映了觀眾對作品的迴響熱愛程度,最初只製作了12話的"涼宮春日的憂鬱",原本只是挾著原著小說的超人氣來動畫化,可是放送中與播畢後所帶來的迴響與熱潮應該是遠遠超出了期望值,所以製作再開是一定要的,因為這其後所浮現的是更多更大的商機與錢潮,至於沿用舊篇名於否的問題已經是無關痛癢,重點還是"涼宮春日"這塊招牌而已。

  既然都說到這裡了,那就來談談本作之所以那麼成功的可能因素吧。

  原作的高人氣是本作成功的首要要件,可是一部動畫作品所包含的就不只是故事精采那麼簡單,在接受眾多涼宮迷期待下誕生的動畫版本,自然也就必須接受更多的檢視,首先其一:毫無疑問的就是OP曲與ED曲的製作,尤其是在ED曲的影像部分,讓許多COS團體爭先恐後的學習模仿,說實在的,光這部份就應該超出了製作當初的期望值。其二:聲優演員的陣容嚴謹適當,有人先想過朝比奈、涼宮的聲音該是如何的呈現嗎?因為小編我想過,所以我給了他們100分,但光是我想沒用,從所有涼宮迷的迴響反應中可推斷出,大家和小編我的想像都得到了滿足。其三:新穎另類的敘事手法與原作相去不遠,故事橋段也與原作內容相符,真要挑毛病的話......「為甚麼不增加TV原創劇情啊??」應該不會有人會有小編我的白爛想法吧?

  在充分滿足了所有粉絲的想像之後,先前說到的OP與ED部份就是達成讓動畫版本加分與衝高人氣的最大武器啦,所以有著這麼成功的製作先例,想必接下來的新篇勢必接受更高規格的檢視與更嚴峻的製作考驗。你問我有沒有第二作比第一作遜色的作品啊?是有啦,不過不好在這裡點名提起,資深的動漫迷應該都能舉出來,我就不多提囉^^|||

  最後感謝寂零能分享本作的心得,給了許多觀點讓大家參考,希望日後能有更多的心得來分享給大家喔。

[quote="憶芳"][/quote]

原創劇情?有哦!
Someday in the rain就是不屬於主幹劇情的一篇。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