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y face 21-25

各類人事物之深入報導
每日限貼兩篇
圖檔
西門町的假日,有些人總喜歡坐成孤獨的島嶼⋯⋯

圖:西門圓環

圖檔
西門町的表演,民歌西餐唱完了天天天藍,牛肉場的年輕女人
咬著嘴唇脫掉最後一件衣服,舞台前阿伯的假牙不在嘴邊打鼓
之後,唯一不墜,始終有它基本觀眾的,就屬紅包場了。老榮
民的耳朵不膩,一首歌可以聽幾十年,女人的腰常是細的有人
撐,青春總是掛在大大的海報上笑著,拋著媚眼。

圖:西門町幾十年來依舊存在的紅包場之一

大約2003年,一個法國人隻身來台,在紅包場混了大半年,
透過攝影和手抄歌詞,記錄了在裡頭打滾的女人。照片裡的女
人,燈火昏暗,脫焦之中多些朦朧,無論是站是坐,每個人卻
都是自在、謙卑的姿勢。手抄的歌詞,很多字跡歪歪扭扭,似
乎會讓人看見他們走過的路。

圖檔
假日的西門町,一切戲劇從戲院魔幻上街,從天藍到天黑,燈
火喚醒所有的可能。風吹著,廣場的太陽圖騰照樣熱烈兩個南
美的波多黎各人,笛聲悠遠,羊蹄串連的手鼓在掌上輕舞,盤
旋的鷹在擁擠的樓擠出了草原。有人穿著一身白紗狂奔,天使
張了翅綁叫賣衣服,紅樓前有信眾列隊,恭迎仁波切登台、簽
名⋯⋯

圖:來台兩年的南美人吹得一手好竹笛

圖檔
艋舺,萬華舊稱,凱達格蘭平埔族「獨木舟」之意。十八世紀
原為瘴癘之地,少人煙,僅大陸惠安、南安、晉江人在淡水河
岸築茅屋數間,和平埔族人交易蕃藷,所以也有寫成「莽葛」
或「文(蚊)甲」的。龍山寺即為當時居民為求心安,乾隆三
年所建寺廟。內供主神觀世音菩薩與天上聖母,香火鼎盛。

今天的龍山寺,歷經清末的地震、二戰,在民國四十三年重新
翻修。其中藻井、雀替、吊筒極為華麗,大殿前兩根銅鑄蟠龍
更是少見。

圖:萬華龍山寺山門一景。門前原為地上市集,以算命卜卦、
吃食、雜貨居多。捷運開通之後,轉為地下,而地上,建了巨
大,為形式而形式的仿古迴廊和噴泉,鋼筋混泥土加上西洋星
象,可惜了,萬華社區的古樸、親切,久遠的文化氣質。

圖檔
沒有雨的夜市,我聽見許多雨聲,自夜市兩旁的騎樓,陰暗冗
長的樓梯,靜靜傾瀉而下。一個樓梯口,一個女人,同樣的上
了年紀,同樣的姿勢,同樣的凳子,同樣的等待。坐樓梯口的
女人,穿著壓抑的樸素,化了妝,燈火裡卻看不見太多顏色。
這是二零零七年的初夏,有些女人排列有序,在輝煌,鋪設整
齊的夜市裡遵行美麗、乾淨的政策⋯⋯

圖:萬華夜市

青樓是個古老的行業,這是基本慾望和需求,無法抹殺的行為
、現象。日據時代,青樓產業共分甲、乙、丙三級。甲級所服
務的客人,以醫生、作家、藝術家、上流社會居多。這級的青
樓女子不只貌美,多半知書能文,以賣藝為主,至於賣身,就
要看她是不是喜歡你了。丙級,自然的,服務對象是一般販夫
走卒,錢少客多,辛苦。過去熱鬧一時的台北大稻埕江山樓、
萬華寶斗里,暗巷裡,燈火浮華,嬌聲嗲語在酒杯裡劃過,床
頭濕去。有時換種角度思考,青樓的存在,未必是種敗壞,尤
其在舊年代,很多是迫於生活,不識字,被騙的。茫茫街頭,
陌路相逢,一張床的擁抱,其實有它黑地生存、溫暖的意義,
讓許多人可以繼續走下去。1998陳水扁廢娼,美其名是淨化台
北,殊不知沒有後續的照顧,一張紙令要害苦多少人。

謝謝powercat的photostory
我覺得後面那些more daily life的比前面的幾張單是建築的好看
我更看到人,而且比較contextualized

多謝洛謀讀文
前面幾張建築是冷了些
他日再重拍

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