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坐燒冷泉水,看瑟瑟白煙。手倒一碗茶,歡迎愛茶人。」中國人喝茶名堂多,無論是煮茶法、點茶法、泡茶法,歷代茶人都講究“精華均分”。例如功夫茶的“關公巡城”,“韓信點兵”,正體現了這種平等精神。

儒家之忠恕與中正平穩的處世之道,在茶人那裏表現的淋漓盡致。 “以茶待客”的茶禮是中國的傳統習俗。有客來,奉上一杯熱茶,是對客人的極大尊重;即使客人不來,也可以茶相送表示情誼。

三、五好友聚會一起聊天泡茶,乃是人間生活一大快事。客入主人皆通諳茶道,場面一經聊開肯定十分熱絡。在場飲茶、談茶、鬥茶、暢談茶經,將那份閒情逸緻化作輕鬆之休閒,即使只有短暫之盤桓,亦足以讓人樂活個一整天。

然而,因為「泡茶」是一門藝術,說它淺顯易懂,卻不見得人人功夫到家。許多嗜好茶道之客,為擴大其好拉攏同好,喜歡將其所知之茶道規矩,毫不藏私的公開出來,因此,此舉更加促使茶道之發揚光大,人人都想一試而投入其中。

茶道新客必須先了解其道具,從茶桌茶壺至茶杯,乃至茶船茶巾等等。新客都得對它認識而且還會使用,這樣才算是踏入茶道之大門。至於茶葉、茶盆、茶匙等輔用常識,亦需謹記在心並隨時可以運用。

不管您懂不懂那麼多,各人之泡茶風格必須積極的建立。年增日久之後,您對道具之使用、茶葉之選擇、甚至泡茶風格、在在都會顯示出與眾不同之格調。我家老五最早與茶接觸,年紀輕輕便與泡茶結下不解之緣。

退休之後,他的茶緣更是難分難捨。記得剛開始之時,他對茶道一竅不通。對於茶葉之使用,也都只能隨意行事。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磨練之後,他才敢買入自己的第一套茶具組合。對於茶葉之選用,它亦有其獨特之風格。或許是受過長時間之陶冶,它對茶葉特性和茶味都能瞭然於胸。

例如:鐵觀音之成熟口感、烏龍茶之嬌嫩感覺、還有凍頂茶之溫厚淳樸等等、只需略嚐其湯立可辨識清楚它是哪類茶葉。隨著季移更換茶葉與茶具,他也都有著自己的一套原則。他喜歡飲用淡雅之茶湯,他與茶友相聚之時,他會在茶湯上用功夫。

他的飲茶哲學並非一成不便,因人因地或面對之場景,他都能夠隨心支配而不亂套。據他所告知之常識裏,曾經提過有關泡茶之順序大要。他說:「泡茶程序大致可分為溫壺、入茶葉、熱水沖泡、燙杯、倒茶、聞香、分茶、品味茶湯、收拾茶具等等步驟。」

此外,他還敘說泡茶之品質管制,宜採「細水長流」方式倒水入壺,切莫心浮氣躁為之,因而使茶味無法完全發揮出來。至於茶葉放入茶壺,以茶壺身高來計算,半壺之高度最為恰當。茶葉放太多茶味苦澀,放太少則又茶湯淡而無味。施放多少必須用心,量度恰好才能泡出可口之茶湯。

通常一泡茶以沖泡三次為準則,但若使用頂級上好之茶葉,一泡茶沖水十來次也不為過。首次沖水與第二次沖水,時間各在一分鐘內最為適當。第三次沖水時間,則可多加個15-20秒為限。

沖泡前先用熱水,將茶壺裡裡外外沖洗一遍,這就是所謂的「溫壺」手續。泡茶結束需將壺內之茶葉掏出,並把茶壺內外用熱水清洗乾淨,如此一來就可避免茶壺積囤茶垢了。

在我個人之看法,泡茶是個費勁耗錢之嗜好。細節繁多且又耗費工夫,喝入口中只有小小一杯,對於牛飲成習的我而言,怎麼也不會對它產生興趣。不過,有時候為了應酬上之需要,儘管我的忍耐功夫有限,但我還是會忍耐與它周旋到聚會結束。總體而言,泡茶習慣我是永遠無法融入其中的。

時常聽茶友們說,飲茶有「茶道」。鄰邦之日本韓國皆有他們的茶道,但全都是來自於中國茶道之繁衍。一座佈置幽雅的茶室,室內坐著三幾位貴客。衣著入時,端莊文雅。一只生鐵鑄造的茶鍋,黑沉沉透露出穩重意像。

鍋底炭火燒紅,鍋內清水沸滾。但見茶道主人玉手輕握茶杓,深入茶鍋內舀出一杓滾水。小心翼翼的將開水,倒入裝著茶粉的茶碗內。然後玉手拿起一柄竹製茶刷,輕輕來迴的將茶粉與水刷調均勻。賓客屛息以待,雙眼注視著主人調茶的動作。調茶主人氣定神閒,動作一個接一個表演絲毫不亂。

未幾茶水調勻,將它放在左側,輕巧悠雅的以手撐蓆,巧妙的將身子移動,對正即將奉茶之賓客,再將茶碗輕旋三周,再輕推至賓客面前。此時她的雙目盯視茶水,表情透露出「請慢用」的神色。賓客領情端起茶碗,輕旋三周,然後端近嘴邊開始啜飲。飲罷自懷內掏出白紙,輕輕擦拭碗緣之後歸還主人,

以上就是典型之日本茶道過程,看似繁瑣卻是秩序井然。茶道在日本流行已久,但至豐臣秀吉時代則是它的發煌時期。黃金茶室名鍋名水,復有名師千利休之護持,上行下效,瞬間成為當時之風潮主流。

根據考古學家宣稱,日本之茶道源自中國,而且它的歷史至少在千年之上。証據來自中國大陸,遼國古墓群出土之四幅壁畫。壁畫內詳細的描繪出,早年在遼國風行的茶道藝術。四幅壁畫之一,畫面保留完正清晰可讀。桌上一只陶碗,那是當時流行之裝水「茶具」。

一只方形之盒箱,係用來裝「茶食點心」之用的食盒。人物後方是煮茶用之「茶鍋」,人物旁側則是磨茶粉的「臼磨」。此外,周遭是一群圍觀之群眾,可以想像那是當時貴族世家之流行。那些壁畫推測至少一至兩千年之物,畫中人物用具栩栩如生,顏色雖然單調些,但能保存如此長久不變顏色真不簡單。

中國俗語中的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亦都表明茶在中國文化中的重要性。在古中國和平盛世的時候,茶也開始成為了文人雅士們的其中一個消遣,它和「琴棋書畫詩酒」並列。

「神農嚐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相傳神農嚐百草後感到不適,躺於樹下。見到一種開白花的植物,便摘下嫩葉咀嚼而治好。浙江餘姚田螺山還出土了公元前4000年的古茶樹,到殷周時,茶不僅用作藥物,而且開始成為飲料,因此後人便開始喝茶的習慣。

茶在中國歷史悠久,它的生存環境約在千呎以上之海拔。因為如此高度之環境中,氣候涼冷人跡較少,復有雲霧裊繞霧露滋潤,生長出來的茶葉苦味較輕。高亢環境出產的茶葉,具有甘芳與香氣之特色。

這種茶葉因受日照較少,苦澀之為自然淡化許多。至於它的茶湯顏色金黃討喜,入口之後芳香飲後小甜迴甘,它比較容易被文人雅士與通俗茶客所接受。遼國建國於北中國,契丹人是這個國家的主幹。這個民族慓悍善騎射,多次入侵到中國內部。燒殺擄掠之下也將中國文明帶回家去。

中國文明講究慢條斯理,飲茶文化就是要訓練專心。依照壁畫來解釋,那是貴族們聚會才有的活動,因為根據史書記載,「飲茶文化」引進遼國之後,初期流行於貴族圈子裡,多年之後它才流入民間。再經文人雅士之模仿與學習,「茶道」遂普遍流行民間矣。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