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7)-

一顆小小百香果,它蘊藏著我偌多的童年夢。它那酸酸甜甜的好滋味,一嚐過後就讓我永難忘記。我的首次接觸到百香果,那是陪母親去馬拉邦探視達佬伯爺爺之時。當天晌午時分,我們抵達大湖的馬拉邦部落。剛好米娜姐自山上回來,她從揹簍中拿出三顆紫紅外皮的果子給我。

她用日語多我說:「它是「時鐘果」,日語發音叫做「拖K瘦」。米娜姐說完話後,拿起一顆放在手握掌內,然後用她的雙手掌用力握壓,但聞「啵」的一聲輕響,果皮上裂出一條長痕。她用力掰開分我一半,教我用食只挖入嘴裡吃食。

那顆果實的內裡是像石榴子的顆粒,但有著像魚卵柔軟外衣,包覆一顆顆黑色的種籽。果粒入嘴一陣酸甜滋味,我就這樣迷上了它。每次去大湖她家,或者她陪爺爺下山來看我們,這種果實就成為最佳的伴手禮啦。

小學二年級因為家中私事,我轉學去銅鑼國校借讀。轉學生被排擠理所當然,就連我表弟袒護都避免不了。某日因為我的「九九乘法」背誦凸槌,於是被同學拿做理由遭遇到霸凌,他們還取笑我說是「台北憨」,它們的霸菱我受不了,一氣之下我便拿起書包逃學了。

新住地方我人生路不熟,只好逃回外婆家的牛欄邊躲藏。我用手摀著嘴哭泣,害怕哭聲被別人聽到。湊巧鄰居秋蘭姐路過看到,她輕步過來低聲問我:「是不是被欺負啦?」我點頭回答,於是她附耳問我:「要不要跟姐姐上山採果子呀?」

我興奮的說好呀!於是順手將書包藏好,陪著秋蘭姐上山採果去了。我們一路說說笑笑抵達山坪,就在不遠處一堆廢竹堆上,找到一大片結實纍纍的果藤。那些果實只有雞卵大,紫紅,黃黃,綠綠,形形色色。秋蘭姐說它們是「拖K瘦」,這便是我第二次與它的接觸。

我見果實心喜萬分,正想要伸出手去摘它。卻被秋蘭姐阻止我出手。但見她從旁撿起一根竹枝,就在果藤附近敲敲打打。一會兒功夫,藤蔓底下竄出多條蛇分向四處逃竄。秋蘭姐再敲打一遍,確定已無蛇隱藏在內,這才教我要摘紫色的熟果。

我邊摘邊吃,吃到我的牙齒發軟才止。摘完果實之後,我們坐在樹蔭底下吃飯糰點心。我因牙齒發軟只吃半顆飯糰,痛得我不想再吃。吃完點心我們趁早下山,趕到菜市場交給中盤阿春姨,得到許多張花花綠綠的鈔票。秋蘭姐給我兩張五角橘色鈔票,我快樂得咧嘴大笑差點就合不攏來。

之後,每當我在學校遇到排擠或霸凌之時,我就逃課陪秋蘭姐上山採集百香果。上得山多遇見虎,某日東窗事發,捱了大表哥一陣毒打,他並威脅我說,要將此事告訴我爸。就在這雙重的懲罰之下,我再也不敢造次啦。

我之知道它叫「百香果」是在高中生物課堂上,亦是在那時候知道它叫「西番蓮」同時知到它的老家在巴西。待我高中畢業入伍之後,市面販賣的百香果,已有多種果圾包括紫紅、淺紫、綠黃、與紫白或橙白。

然而,不管它的果皮是何種顏色,其果肉滋味似乎都大同小異。我們生物老師說,百香果是利用風媒、蟲媒、與人媒來傳宗接代的水果。所謂的「人媒」,它就是人類用絨毛或毛筆,輕輕擦拭雄蕊花粉,然後將它放上雌蕊花上,讓它能夠授粉結果。

「人媒」傳授粉我曾親眼看過,她是在我家鄉的天主堂旁側。看見神父用毛筆擦雄粉,然後塗抹在雌蕊上授粉。我也親眼看著它開花結果,並還親自嚐過它的滋味呢。雖然是人微得受粉,它的滋味依然是酸酸甜甜梅有變化。

當兵時期我在南部下部隊,一位燕巢來的班兵家中,栽培一種新類型之百香果。它的成長生態與一般百香果無異,不過它的果實如似美濃瓜大小,果肉如同瓠瓜透白,滋味微帶酸甜。我未曾親嚐過它的果肉,它的滋味是那位班兵告訴我的。

回憶當年台灣首瓶利用百香果,製作之「聖誕老人」牌天然果汁推出之時,向來不受注意的野生百香果,一夜之間,突然聲名大噪而名透寶島。由於當時的行銷計畫做得不錯,復有一首耳熟能詳之兒歌,改編為廣告歌曲的推波助瀾,這瓶首創之天然果汁,遂搶得先機而大發利市。

嗣後,又有榮冠公司推出的桑椹可樂。不知是它的口味不合台灣人胃口,或因公司之推銷經營不力?推出之後在市場上的銷路不佳,短暫出現之後便無疾而終矣。這兩種天然果汁都取材於大自然,它們對我的成長佔有重要之地位。尤其是前者之產品,其滋味至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裏。

幼年時期,鄉人將百香果稱做「時鐘果」。此名字來自日文,故又有人稱呼它叫「多咳嗽」(仿日語音直譯)。閩南人則稱之為「美律瓜」,而「百香果」之名則是後來才有的稱呼。

百香果這種野生果子,早年在台灣的荒郊遍野外到處可見。土生之果實較小,味道稍帶著微酸,但因其氣味芬芳而大受歡迎。近年因外來種之百香果品種入侵,加上台灣植物改良技術不錯,形形色色之百香果出現於市場。可惜的是這些外來種或改良種的果實,雖然甜度大大提高,卻沒有土生果那般的芳香氣味。

至於談到百香果的繁殖,乃是依賴動物當其媒介居多。因為它的種籽很小,但是數量繁多,種籽外罩一層堅實之外殼,人類或鳥兒吃入腹肚內不易消化。於是隨著他們的排泄四處留駐,隨著他們的排泄撒在哪活在那兒。

家鄉有一座天主堂,住持是來自美國的馬姓神父。此人自神學院畢業之後,志願前往中國大陸佈道宣傳福音。國共內戰爆發之後,國民政府戰敗播遷台灣,他便隨著國民政府來到台灣落腳於山村。

馬神父對天主教福音之傳揚決不固執,反而配合著當地之民俗風情佈道傳教。故爾這座教堂每逢禮拜之日,信徒都會自動且虔誠的來教堂參與祈禱。馬神父喜歡孩子,每有空閒都會與山村孩童玩在一起。

他為促進山村人民對天主教之親近,將教堂西側廂房,開辦村內第一所幼稚園。村子裏的兒童,十有八、九是這家幼稚園的畢業生。天主堂的啟蒙課本,很多是馬神父親自取材編成。

山村有豐富的自然生態,他都能深入的掌握其繁殖要領,並將它一一編入教材。在諸多的生態主角裏,馬神父最喜歡研究百香果。特別是對台灣原生種百香果之研究,他曾投入相當的心力去探索。

他常讚美野生種百香果,讚美其酸甜芳香滋味恰到好處。每年一到百香果季節,他都會帶著幼稚園學生,去郊外進行各種生物之接觸,實地實物之教學成果很好,他還曾因此而獲得教育獎章呢。

某日,他伸手在天主堂內之百香果稝架上,順手摘下一朵百香果的花蕊,用做為現場接觸之生態教材。他將那花朵小心的撐開,然後對學生們說:「百香果花蕊上的絲狀物,它就是百香果的花冠。花柱呈現明顯的三叉狀,看起來就像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

其中兩叉像是雙手,另外那叉很像雙腳綁在一起。所以,百香果之花又稱為『受難花』。」他邊說邊指出重點,但講完之後學童的反應,竟然是滿臉「莫宰羊」的神色。生態解說兒童不感興趣,但百香果對他們的誘惑力很大。每逢百香果成熟時,棚下總會有三兩個孩童在徘徊。

他們假裝再欣賞果實,趁著沒人注人之時,用盡辦法摘它幾個,然後迅速離開現場,跑到偏僻角落上享受。其實,馬神父或教堂工作人員都知曉,只是他們諄做不知道罷了。

歲月如梭匆匆而過,這一轉眼之間,馬神父住在山村已過卅餘年。村子裏的大大小小,幾乎都與他有著師生關係,因此人人對他非常尊敬。可惜晚年他的身子狀況不是很好,所以,任期一滿立即退休返回美國老家養老。

那年我去賓州訪商之時,順道前去馬神父家裏看他。昔日身材高大的馬神父,經不起病魔之糾纏,此時他已成為一個駝背老人矣。千禧年我到處從事商旅活動非常忙碌,當我人在委內瑞拉拓展市場之際,他的訃聞傳來,蒙主寵召之日身旁竟無一人伺候。

如今我已退休多年,含飴弄孫日子過的愜意自在。這一日帶著孫子去市場閒逛,看到紫紅色的百香果上市,不禁讓我想起馬神父來。似乎每顆百香果上都有神父的笑容,於是思念之情躍然而出,不自覺的便蹲下身去挑買它啦。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