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思想起486-撿蚵底的婦人們』

  1998年春天一個鳥語花香的早上,我因一時興起,獨自一人跑去嘉義的蒜頭糖廠找朋友。這位黃姓朋友,與我一起在北港訓練中心結訓。之後,我們又分發到同一個部隊。他是行政人員,我則是通信士官。兩人因為是同梯同班,接著又分同一部隊,這種機率極低,所以,二人特別珍視這份機緣。當天車抵他家門前,才知他去新家看新屋的裝潢。

  這就不夠意思啦,買新房子也沒告知,怪不得自上次,他的次子文瑞娶親見面之後,至今已有八年沒再見過其面。要不是我突發興前來找他,搞不好這樁事就被矇帶過去了。他的大兒子文彬,用摩托車載我去他的新居。兩個老頭子相見,感慨萬千,回家路上更是聊個沒完沒了。走至半途,他說需要彎路去看一位朋友。途中經過一厝蚵寮,看見許多婦女小孩,在蚵廢料堆中翻翻找找。

  我因一時之好奇,於是問我朋友,那些人聚在那裡翻找啥麼?朋友說:「他們在撿蚵底啦!」我因聽不懂所說,於是傻傻追問道:「蚵底喜蝦米?」朋友聽了哈哈大笑,硬說我是個「內山聳」矇矇鼕鼕的啥麼都不懂。我們找棵老樹底坐下來,他耐心的向我解釋說:「所謂的『蚵底』啊,它就是蚵農交給下游挑取蚵肉,剩下要丟棄的廢料啦。」

  稍停他又說:「在這些廢料堆中,難免會混有一些漏網之蚵,或者肉小無人要的殘貨。那些人將它找出取肉,聚少成多可以換錢,要是缺貨時期,它可就鯉躍龍門,一夜之間身價高飆。這就是常聽說的『撿蚵底』了。」近年來,由於氣候之變化,以及水域之污染,沿海蚵農之養蚵大受影響。同時蚵肉之產量,每況愈下,造成市場供需失衡,於是那些撿蚵底獲得之蚵肉,遂成奇貨可居之商品。

  一個撿蚵底功夫熟練之婦人,每天至少有千元之進帳。新手參與之收入,亦有三、五百元之酬勞。區區之數,對於家計不無小補。吾友指著一位,穿著花格子上衣的老婦,對我說:「她是我們蚵仔村,著名的「蚵底嬸ㄚ」,他年輕守寡,憑著一手熟練的撿蚵底技術,兒女個個都是大學生,她的大兒子,還是我們村內唯一的博士咧!他在我們這裡,可是個大大有名的人物喲。」

  蚵底嬸見我們走近她,一臉溫和笑容,禮貌的點頭,展露出一股慈祥和藹的韻味。我試著想與她聊談,可是她已收工,正準備將成果拿去中盤家換錢。機會不巧,我只好目送著她離開現場。友人告訴我說,這種剥蚵過程中淘汰的蚵體,雖然肉小不甚起眼,但是遇上缺貨時期,它就是店家爭取的對象。缺貨季節,中盤勤跑蚵底寮收貨。因為它比一般蚵肉便宜,平時並不引人注意。

  然而,一到缺貨之時,它的價碼立即水漲船高。蚵底村許多外來人,經常以撿蚵底作為融入社區之媒介。蚵底嬸靠它持家,一晃卅餘年過去。日子儘管過得清苦些,可是孩子們的成就,便是給她最大的回報。那年鄉村推舉模範母親,她孚眾望而被推甄,結果中選代表漁村,上台北接受全國之表揚。當日吾友家之晚餐桌上,有蚵仔煎、蚵酥與蚵仔湯。顆粒個體不大但滋味還不錯吃。

  吾友對我說,這些蚵仔是向蚵底嬸買的。他還說:「這是在我阿公與爸爸時代,老人家所設下的不成文規定。凡是家中想要吃蚵之時,一定要向這些蚵底嬸們購買。」此項不成文之規定已延傳三代,吾友全家至今仍堅守不渝。行善默默精神可嘉,故爾今晚的蚵仔全餐,讓我吃得十分盡興而且難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