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式愛情

散文版主作品觀摩
 

 

Cranberries/Put Me Down

Let me take you
By the hand
Away from here
To another land
Oh this land in which we live
Where people love and are meant to forgive
And you always prove me wrong
'Cos you're always putting me down

I can't take this anymore
I decided to leave
Walked through the door
Oh, and why do you think I go
Because you know it can never be so
And you always prove me wrong
'Cos you're always putting me down

La, la, la...

我現在手邊找不到歌詞,但跟妳推薦伊凡賽斯的「Bring me to life」。

這是一個女人的愛情路。

平淡無奇的過程,避開所有想說的話題,甚至連紀念品都不急著收下,那麼只靠身體的曲線,能延伸多久的記憶呢?

風,使勁的在大橋上下吹來吹去,髮絲亂了,心也亂了。筆尖再也不能平靜,波濤洶湧之間,彷彿一座座的尖塔在陽光下閃耀如匕首,嵌鑲驚豔的花;憑藉生死的煎熬,復歸平靜。

教堂內的基督,俯瞰世人一切苦難;教堂外的藍天,靜看人間滄海桑田。只是,沒有人看見女人還在摸索,摸索屬於她自己的愛情路。

這篇文章,就像是錢磄江之水,潺潺轉過萬里,無驚無險;入海之際,卻拋起千尺浪高。然後,融入汪洋大海,不見蹤影。


淺見~~

我們變的是大部分,細微的小動作卻沒有變

很~很~很痛的一句話‧‧‧

"愛比死更冷"...
這樣子的說愛情
真的好...黑也灰

  這是我所知道關於「哥德式」的概念:

  尖尖的高塔、頂部成尖形的拱門、大量描寫聖經故事的彩繪玻璃。裝飾繁複的牆面上,總是有許多表情柔和的聖母像和偷渡自異教徒的神話傳說。

  有人說哥德式建築是女體的隱喻,因為哥德式建築高挑的筋稜像極了人體的肋骨。在《聖經》裡,神從亞當的肋骨取出,附上塵土,便造了一個女人。哥德式建築大多外部高聳而嚴峻,而內裡溫潤柔和。他的結構彎曲像極了女性的身體。

  台北出走:哥德式愛情
  關鍵字。出走。哥德式。愛情。

  當題目這樣子下的時候,我在閱讀本文之前,開始想像,這會是一個外表堅強內裡柔和的女性靈魂的愛情旅程嗎?就我有過的書寫和閱讀的經驗裡,一段以「旅程」為動線的愛情大多都是「過去式」,我嘆了一口氣,也許,我即將要讀到的是有一個外表堅強內心柔弱的女子的愛情建築即將要崩壞的故事。

  尤其,當寫作者是瑀的時候,我想我應該要準備一個夠強壯的心臟。就我所知道的她的寫作風格裡,閱讀這樣的故事,我一定會跟著不自覺的鑽牛角尖,並且變得不由自主的悲傷起來。

  然後我一口氣閱讀這個故事。
  然後我發現了。我好像猜對了,但也猜錯了。

  因為她的從台北「出走」的動線,竟然是「回台北」。當她的出走和回歸是同一個方向的時候,我想這場愛情對她而言已經開始逆向了,她多麼珍惜這場愛情,但又多麼不得已的只好放棄。

  就愛的關係裡,我想最無力的狀況就是只有一邊使力的愛了。

  你能想像這樣的狀況:我愛你。所以我不能愛你了。但是我好愛你。所以我不能愛你。可是我好愛好愛你。於是我不能愛你。但是我真的好愛好愛好愛好愛你……。

  所以,我不能愛你了。

  愛到這樣的地步,也許只有一句話能形容吧。《雅歌》上寫的,「愛比死更冷。」

  我繼續研讀下去。寫作者最後寫到:「他曾與我同心禱告替我禱告。但他之後,我便不再信仰任何的神祇,曾經相信曾經禱告曾經天堂,只是後來發現那樣悖德幾近犯賤的自己,根本就不需要信仰與救贖。」

  我一邊替寫作者高興,也一邊替寫作者擔心。高興的是,也許寫作者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樣子。但是當真正的自己太過堅強,會不會讓自己的真正內裡變的更脆弱,面對愛情時會變的更為不堪一擊?因為寫作者說:「我的愛情:黑與死交媾,也許還有火,但並不溫暖。」這種感覺很像我最近在一文《熾火之城》裡寫到的段落:「你高熱的身體或許就像是一座無人的幽密之城。這座城市彷彿要下起雪來。但是甫手一摸,雪是燙的,那是因為你靈魂的溫度太低的緣故。……」

  我很擔心的是寫作者的「堅強」只是暫時的「自欺欺人」,而真正的自己卻陷入無可自拔的愛的悲傷裡。就像是《熾火之城》後面接著寫到:「因為你靈魂的溫度太低,下雪這件事簡直使你灼傷不堪。」

  所以,愛比死更冷啊。

  然後,我嘆了好大好大的一口氣。是啊。原來我們都嘗過與愛相關的甜美與傷害。因為愛的緣故,所以就決定了自己的氣質和生命的結局。

 最後我留下一個問題給寫作者和各位好好的思考。

  當寫作者的出走和回歸是同一個方向的時候,這是暗示,她找到了自己要去的地方的嗎?或者是她繞了一圈,根本就是回到了原點?

  關於這件事,寫作者沒有在文本上給予任何的線索。也許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好像電視劇《人間四月天》林徽音說的。「關於這件事,就讓我用一生來回答你吧。」

  就讓我用一生來回答你。
  或許這就是與愛有關的大哉問吧。

註:
http://content.edu.tw/junior/art/tc_wc/ ... ch3/c6.htm
「哥德式」一詞的參考圖片。

http://www.pon99.net/phpBB2/viewtopic.php?t=13370
熾火之城。也許,可以對照《台北出走:哥德式愛情》。這很像討論「愛比死更冷」的男生阪和女生版。他們都選擇了「崩壞的建築」來走筆,來隱喻。不管是男城或是女城,我想我們都是耽溺在愛裡,然後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http://myurl.com.tw/qeeq
這是我想推薦給寫作者的書。莫妮卡的《悲傷動物》。在她兼具冰冷與熾烈的文字裡,或許可以讓寫作者有一點點「惺惺相惜」的感覺吧?面對愛的場景,我們都好認真的體驗愛與甜蜜,愛與幻滅。

http://myurl.com.tw/ik9e mp3。這是我想推薦的音樂。如果書寫無法療傷,至少不要放棄了愛這種事。

歌詞如下:
Somewhere out there
Beneath the pale moonlight
Someone's thinking of me and loving me tonight

Somewhere out there
Someone's saying a pray
That we'll find one another
In that big somewhere out there

And even though I know
How very far apart we are
It helps to think we might be wishing
On the same bright star
And when the night wind starts to sing a lonesome lullaby
It helps to think we're sleeping underneath the same big sky

Somewhere out there
If love can see us through
Then we'll be together somewhere out there
Out where dreams come 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