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蒙馬特遺書》有感

女性相關文學張貼及討論
《蒙馬特遺書》/BY邱妙津

看過《蒙馬特遺書》後,不難對作者以自殺結束生命的行為感到理解。因為愛欲是這樣的濃,而生命的扞格卻是無可避免,唯有自殺一途方能解脫現世。雖說此書被喻為臺灣女同志文學聖經,然而,如同維吉尼亞.伍爾芙所說:「你必須先忘掉你的性別來寫作,然後你才可能會贏。」此書中所坦現的愛恨情慾,對於生活的哲學性、心理性、藝術性的思考,皆是可以跨越性別來閱讀理解的。「遺書」之所以珍貴,乃是它作為一篇「絕筆之作」的價值,在生命終結之前,你想要留給這世界什麼樣的隻字片語,成為你在這世界自我型塑的模樣。作者富有層次感的筆鋒,論述筆觸兼以書信體鋪陳文句,間雜著精神性的意識流、後設的自我解剖、理性的知識探索以及感性瘋狂的情感告白。此書完成一周後,作者便以自殺的方式訣別人生,徹底地實踐「遺書」的存在價值。

邱妙津選擇以刀刃入心臟的方式自殺,暴烈且決絕,若不是一種極大的悲傷和絕望,是不會選擇此般毫無轉圜餘地的自殺方式。這種直接的生理痛楚也可以視作對於世界加諸在她心靈痛楚的實體展現,或是一種報復。作者在第一章提到的死亡的「兔兔」,是她與愛人的寵物。兔兔的死亡宣示著她們愛情的遠逝,也可視作任何戀人愛情紀念品的毀損。相信兔兔的死亡加速了作者對死亡更深的體認。在我的人生之中,死亡的念頭出現不下十次,然而都是因為太軟弱或是自殘手段不夠狠辣,總是與冥界錯身而過。我不是拉子,卻可以體會作者那般「愛之欲其死」的執念。感情的事跨越性別後,樣貌是相去不遠的。背叛和分手的痛,不會因為外在性別而有所差異。作者自殺身亡那年二十六歲,比我現在的年齡多了一歲。闔上此書,我自忖,明年二十六歲的我會是怎樣的型態?能否如同作者自問自思這個世界的虛假意識呢?能否能像作者以這麼多角度去審視自身的情感呢?我現在所接觸的文學、哲學、電影、音樂、性別理論、傳播理論......在我臨終之前所剩幾多呢?現在的我,充滿著閱讀完的無力困惑與期待未來的興奮感,矛盾至極。

讀了夏霏版主的這篇文章,讓我很深刻的反省了一下

因為最近無意間認識了一群女性同性戀者。老實說,對於同性戀者,我並不會特別反感或討厭,畢竟人個有所好。但相處久了,她們卻令我開始感到反感,讓我對她們說的每一句話都感到煩燥。她們的自怨自艾是如此的被過份膨漲與呻呤著。我甚至懷疑著,她們只是一群被寂寞、空虛與創傷所導致的性向錯亂;更確切地的說,這不只是性向錯亂,而是名詞錯亂。她們錯把友情、親情錯當成愛情,並且將之無限上綱、放大。而一個人的錯亂會影響另外一個人,尤其是在這樣陌生與孤單的異域。
於是同性戀,開始像病毒一樣的傳染著。我眼睜睜地看著我的朋友一個接一個地淪陷。強烈地的罪惡感遣責著,我一開始的沉默,是種錯嗎?

《蒙馬特遺書》在夏霏版主的介紹中,引起了我很大的興趣。很想找個機會去把它看一遍。無奈身在國外,只好等機會了。剛在網上瀏覽了一下,看見了一篇關於此書與舞台劇的評語(http://www.wayway.idv.tw/a-monmat.htm)。其中有一句,摘錄如下:

像龍捲風似的捲起人們的狂烈情感,等一切恢復平靜時,才發現整個事件是很不健康的。
              ~維維


僅以此句,代表目前我對同性戀的看法和想法吧。

相關延伸閱讀:

愛的探微─讀《蒙馬特遺書》
洪如玉【苗栗縣龍騰分校教師】
http://www.ntl.gov.tw/publish/bookevlu/31/text_69.html

愛的自由式─女同志故事書(博客來導讀)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 ... 0010159562

這本書我還沒有空看
只看完朱天文的《荒人手記》

我也無意間認識了兩三個同性戀= =|||
(天啊才國中生耶
他們性向就已經確定了嗎?_?)
不過倒是很有自信的人就是了
平常行為舉動還真看不出來

推薦相關延伸閱讀:

遣悲懷
作者:駱以軍/著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01 年 11 月 09 日
語言別:繁體中文

本書作者以和已故作家邱妙津的對談為基調,從他身邊或社會發生的小故事,引發他內心的共鳴與感觸而成的小說,為2001年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