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也只能這樣,不然還想怎樣?」:新世紀,台灣的新詩看得到未來嗎?

文學相關理論
每日限貼兩篇
「就這樣,也只能這樣,不然還想怎樣?」:新世紀,台灣的新詩看得到未來嗎? 陳去非

相較於創世紀的諸位老前輩,對台灣新詩近半世紀的努力與付出,我這個新詩界的邊城遊俠自覺相當地汗顏。在2004年我轉行去寫劇本,嘗到一些實質的甜頭,07年碩士論文稿完成後,新詩方面就只寫了幾篇小篇幅評論。
出版這套以台灣新詩作品作為辭格舉證範疇的修詞美學專書,源於當初(八○年代)我對台灣詩壇懷抱著相當的期許和美麗的憧憬,可是這二十多年來,台灣大環境的改變,新詩逐漸沒落和發表舞台的急凍與萎縮,使我看不到台灣新詩未來的願景。進入新世紀後的台灣新詩,除了文學獎和幾個老牌詩社詩刊,勉強撐住場面,實質上已不復見七○至八○年代,新詩社團和詩刊百花齊放的榮景,更沒有可供創作者選擇的多樣的發表舞台。
專書出版後,我的心情「就像產卵後的魚,很空虛卻也如釋重負」。空虛是由於這二十年來,我對台灣新詩的期待:「責任詩評與專業詩評」和「多元發表舞台與有計劃地培育新人」只是如霧亦如電的夢幻泡影,逐一落空,隨之而來的失望,卻令我有種如釋重負的感受,似乎我的責任盡了,對台灣新詩已有所交代。
我們那(八○)年代出道的詩人,會自己去找有關的詩集和詩學著作來閱讀,多數詩人都很勤勞,因為不勤勞的後果就是作品沒長進,很快就會被「淘汰出局」。跟我同時代出道的詩人,至今仍然還持續寫作的,不到10%。九○年代出現一批「網路詩人」,他們和我們這些早十年出道的,最大不同就是「做功課」不踏實,喜歡「沾醬油」,什麼領域都懂些「皮毛」,但卻不是真懂得。這也還算好的,新世紀出來的創作者,除了網路上別人貼的作品會去「瞄一下」,幾乎是不買書、不跑圖書館的,當然也就不太讀書、不碰詩刊的。網路詩人族群,從九○年代至今,這支筆隊伍人數相當可觀,筆者初估有四、五千人之多,但他們多數只是「隨興式」地貼文,加上多半未曾經歷過詩刊、報紙副刊等平面媒體的審稿過程,詩質當然是「砂裡淘金」不言可喻了,然而,不可諱言,這支詩隊伍仍將是未來延續台灣新詩命脈,值得期待的「新世代」。
從新詩批評這方面來觀察,台灣詩壇一直存在幾個怪現象,至今已然大家都見怪不怪,我且從旁觀者的角度提出來,幫各位「溫習」一下:
(1)會寫詩且詩質不錯的詩人,出自他們筆下的評論,多數「羚羊掛角,無跡可尋」,筆隨意走毫無章法;少數雖有章法,但方法論上面卻顯現出論理的薄弱與辯證的貧乏。諸如覃子豪、洛夫、瘂弦乃至於向明、羅青、白靈、蘇紹連,筆者認為都有這種窘境。
(2)詩評寫得有模有樣的詩評家,則多半不寫詩,或者在新詩作品質量上,明顯和詩評存在極大落差,諸如張漢良、林明德、蕭蕭、游喚、李瑞騰以及學院派新生代的方群、丁旭輝、鄭慧如、楊宗瀚等。
詩作和詩評質量能夠同時兼備的,在筆者的觀察裡,僅有向陽、唐捐、丁威仁、解昆樺等少數幾位,這使得台灣的新詩界很難建立「專業和責任詩評」,因為「火力太小」,「鍋底又沒有足夠的熱油」, 亦即有方法論的詩評家人數太少,發表的詩評質和量均乏善可陳。
從詩刊詩集的發行量觀察,只有百位數或勉強破百,為什麼會淪落如此曲高和寡的「淒涼」地步呢?按理說我們有支四、五千人的網路詩隊伍,難道他們都不買詩刊詩集,不讀前輩詩人的作品嗎?他們不應是「潛在讀者群」甚至是「熱情擁護者」嗎?答案似乎已呼之欲出,是的,他們是被放牧在野外、自生自滅的一大群,原本他們應該獲得前輩詩人和詩刊、副刊的滋養和培育,但除了極少數有機會跳過「文學獎柵欄」的得獎者,得以進入詩社和平面媒體,獲得身份認證,成為「圈養欄」裡的幸運兒。多數的網路詩人,長期受到詩壇「主流勢力」的漠視,於是他們對於爭取進入「圈養欄」,取得身份認證,變得更加懶散、怠惰,他們如梁山泊的囉嘍,只能在網路上嘯聚,相偎取暖,不成熟的大孩子帶著幼稚的小朋友,像街頭飆車族在網路世界裡漫無目的的游蕩。
這群網路詩隊伍,如果放在八○年,應該是勤於閱讀和投稿詩刊、報刊的一群新生代,然而有了網路這個即時的演出平台後,他們寧可像一群蝙蝠,臭味相投地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自得其樂,也不願意去閱讀和投稿詩刊、報刊,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道理很簡單,其一、網路自由(無評選機制)的舞台氛圍,滿足了這些新世代成為「詩人」的幻想,不管寫些什麼或隨性地寫,都不會被自己「退稿」。其二、不必花錢花時間去買詩刊、副刊來閱讀。其三、不必在前輩詩人面前聆聽受教,不用送往迎來,花時間去經營和詩人朋友間的人際關係。
這群網路詩隊伍的年輕朋友,他們難道都不想獲得詩壇的身份認證,得以在平面媒體上嶄露頭角嗎?當然不是,是詩壇只開了一道很小、門檻又很高的文學獎窄門給他們,是前輩詩人從不主動給他們「噓寒問暖」,或者給他們關愛的前輩詩人,自身能力條件不足,給出來的「東西」不能提攜、扶持他們,有助於他們的成長。
這套專書出版後,有舊識的詩刊主編主動向我約稿,坦白說,我這尾跳出去的泥鰍,從沒有想再「回鍋」的念頭,因為我清楚大環境越來越窘迫,而且這困局是詩人們難以有所突破的。政府近來似乎聽到藝文界的聲音,開始注意到文創產業,然而相較於電影電視和各地方特色文化產業,屬於「冷資料」性質的新詩,我高度懷疑,它能不能討得到一杯半杯解渴的水喝?如果檯面上的詩人和網路族詩隊伍彼此再各行其是,沒有互動與交集;如果檯面上的詩人還是寫些「自己爽,讀者不懂」的自我安慰詩作,如果網路族詩人還是寫一些「白開水」的「分行散文」,並且自得其樂,那麼台灣的新詩,筆者似乎可以用簡單的三句話勾勒出它的未來:「就這樣,也只能這樣,不然還想怎樣?」

此文將發表於2010年底的創世紀詩刊。
華文修辭學界的經典巨著,詩詞賞析、教學、創作的葵花寶典
2010年12月1日起全省金石堂連鎖店和台北三民書局均有售
每套1200元(含光碟),直接和作者買便宜200元喔!全省熱銷中。
詩歌表現技巧美學
詩歌形式設計美學

感謝喜菡文學網總版主,喜菡老師及澎湖詩人漁樵子, 率先訂購這套修詞專書。詩友蚊人、楊平、費啟宇、紫鵑、馮瑀珊、蔡豐全訂購這套專書;及學者劉英俊、游喚師、白靈師、蕭蕭師、向陽師、張春榮師、方群師、陳謙、陳政彥採用這套專書,及前輩詩人向明師、洛夫、瘂弦、張默和吹鼓吹詩論壇總版主蘇紹連等對這套書的肯定。感謝2011年創世紀詩刊春季號,專欄介紹這套專書。

請洽:yah520610@yahoo.com.tw
請留下您的真實姓名、住址、電話,方便掛號寄書,收到書後 請以金融卡轉帳。
009彰化銀行 帳號 96275106477000
若為郵局匯款 請加銀行代號9627 北新竹分行

許多研究生為了儘快取得學位,於是挑小題目來寫學位論文,他們只想爭取時效,不在意這篇論文有無長遠的學術價值,於是論文完成,學位也順利取得,然後這篇論文就躺進國家論文資料中心,從此「不得超生」。我是比較不會投機取巧的,當同學們多數在玩「小題目大寫」的遊戲時,我偏偏挑個「可以發揮專長的大題目」,其結果就是「差點寫不完」。不過,我從不後悔,不論質與量我的碩士論文都是一般博士論文的三倍,而且更值得欣慰的是,一開始我挑這個題目,就是不想碩士論文將來進了國家論文資料中心後,從此成了無人聞問的「冷資料」,我還許下心願,這篇碩士論文,要成為喜歡詩詞的朋友,入門的工具書,讓使用過的朋友對它「愛不釋手」。陳去非寫於修辭專書出版後2010年11月28日
去非大哥過於憂心了吧。
這篇立論的基礎在於:
詩刊詩集的發行量觀察,只有百位數或勉強破百,為什麼我們有支四、五千人的網路詩隊伍,難道他們都不買詩刊詩集,不讀前輩詩人的作品嗎?
正如去非大哥所說:他們不應是「潛在讀者群」甚至是「熱情擁護者」嗎?
是的。然而以我個人經驗來說,好的詩很難在翻閱選購時一眼看出。而喜歡的作者只有喜歡的幾首,加上網路上能看的好詩那麼多,看一首詩又不是三五分鐘能品味完。
而且,我要工作、睡覺、娛樂,正常的人際關係。
每年出版的書有多少,我不能光看詩集。偶而興致來了,自己還塗鴨幾筆。
你覺得我每年有多大機會買一本愛不釋手,戀眷不捨終於買下的詩集?對詩喜好如我尚且這般,工商社會啊!
簡單抽樣問一句,去非大哥一年買幾本詩集?
雖然就這樣,也只能這樣,不然還想怎樣?
我也只好回答:本來就只能這樣。
黑熊:
的確 從我的修辭專書寫出來後
我就很少購買新詩集
(我書房的存放的新詩集書本已經多到滿出來了)
但一兩個月我就會回去國北教大借書
因此除了一部份自費出版的新詩集
國北教大圖書館的新詩集藏書算是相當豐富的
(當然我主要借閱的圖書是敘事學和小說)
這些年陸續收進來的新詩集多數是和詩人朋友交換來的
(用我自己以前出的詩集)另外就是不定時收到詩友主動寄贈
新詩的大環境越來越緊縮
無論詩刊副刊等發表舞台或新詩集出版市場

我必須坦白說
作為一個同時從事文學創作和批評工作者
其實我並不討厭後現代詩
只是很不喜歡無病呻吟又不知所云的文字遊戲
尤其是假借某種形式(如後現代)來惡搞讀者的"壞詩"
我對詩詞的容忍度是很寬的
但是對於本身無料又對我進行惡意人身攻擊
則是相當反感 我不特別討厭夏宇
只是對於附身在夏宇或後現代身上
玩文字遊戲的新詩人相當不以為然
那畢竟是人家夏宇的風格 這世上沒有哪兩個或哪幾個詩人的語言特色和風格
應該要相同或者彼此非常類似
當然夏宇能夠數十年如一日地玩她的後現代風格夢話
的確令我感到疲倦 這就如同席慕蓉先前數十年不變的"懷春少女風格"一樣
難免會被一些讀者垢病
(但席近來的語言和風格的確在改變中 因為她的視野寬廣些了)
「類疊」辭格多數修辭學者將它分為「重疊」(疊字)、「反複」(類詞)。
(一)、重疊(疊字)
1、修辭特點
「是把同一字或單音節詞,無間隔地,重複相疊起來使用的修辭方式」7,疊字必須「緊相連用且字義相等」8,是「同構同語的疊加」9,以產生「疊音」的音響,疊音「不僅能使語言增強音響效果,即增強語言的節奏感和旋律美,音調和諧,容易上口;而且還能表現出某種特別的情味。」10。
2、疊字的美學效果
「疊字」的美學效果,有三方面:(1)音樂性、(2)描繪性、(3)渲染性。
(1)音樂性
是指它「同聲同韻」產生的音調和諧、平仄協調、節奏鮮明,以及「通過雙聲疊韻,表達情感」。例如: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南宋,李清照,〈聲聲慢〉),連用七組疊字,分成三句,使節奏舒緩悠長,被推為千古絕唱,正是由於它足以抒發女詞人歷經國破家亡,備嚐憂患,在離亂中掙扎的淒苦感情。11「同聲同韻」和「雙聲疊韻」都是「雙音節音步詞」,「音步」(foot)是英語詩歌中最小的韻律測量單位,經過韻律分析而看到的主要音步種類和數目,決定一首詩的格律,在中華漢詩音律系統裡則稱為「頓」。
「同聲同韻」(疊音)是由相同聲母和相同韻母往復交替出現而形成的聲韻律音步節奏,其聲韻形式為:同聲母同韻母字+同聲母同韻母字,形成往復交替的聯綴樣式。「雙聲疊韻」則是由音色的對立統一形成的聲韻律節奏周期。雙聲、疊韻、疊音都是樂音形式,之所以悅耳動聽,是因為音步中存在著聲韻律節奏的同時,也伴隨著音頓律,構成了音步中的複合節奏樂音段12。
(2)描繪性
是指它在摹聲繪形、開拓意境等細節描寫上,有其細膩的表現力13,可以使「形象如畫,具體生動」14。「疊音」的形態有兩音節的,如「翩翩」、「裊裊」等摹狀詞,「達達」、「啾啾」等摹聲詞;有三音節的,如「綠油油」、「亮晶晶」等摹色詞;有四音節的,如「冷冷清清」、「轟轟烈烈」等摹狀詞、「淅淅瀝歷」、「叮叮噹噹」等摹聲詞,適當地運用在詩歌文體的段落裡,能表現「重吟合唱、迴旋往復」的旋律性,亦即通過各類型的音節重壘,可以形成較強烈的節奏感和有規律的律動。
(3)渲染性
「疊字」還能產生較強的渲染性,以音節重複所產生的「音感」,對於景物特徵、敘事情節、人物動態、人物心理及環境氛圍等,進行強調、凸顯、渲染和烘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