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荷》文學雜誌徵求5000字以下小說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連載小說每日請勿超過三章節

版主: 跳舞鯨魚ocoh星心亞AzureSianlight

《有荷》文學雜誌屬新詩、散文、小說綜合性刊物
因頁數所限
無法容納長篇小說
長篇小說採個人專集出版
請瀏覽
http://forum.pon99.net/viewtopic.php?f=2&t=71586

為充實《有荷》文學雜誌小說內容
在此鼓勵小說創作者投稿5000字以下小說

作品張貼於論壇小說版
經由小說版主選出後
交由編審審核刊登

期望
好文學能讓大家看到

感謝您
             『古早農家的故事』

               【1】

  歲月像似一股洪流,先自涓涓細滴慢慢累積而變成小渠。然後順流而下,彙納大小水渠成為溪河。再沿河床彎彎曲曲的流動,一路碰撞磨擦,經歷磨練變成一泓平緩碧流,展現風華而與天地同壽,乃至永遠……。

  歲月又像是一本生活日誌,它把人類的生存與演進,點滴不漏的記述下來。最終成為一部栩栩如生的歷史,用作為後人世代的生存參考。沒有歲月的記憶,人類就無法懂得生活的意義,因此,我篤信歲月也尊敬歲月。

  就在我們面臨艱困的歲月裏,儘管現實生活過得還算差強人意,但因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家人的哀愁歡笑都能分享和共同參與,故爾家人對這段歲月的印象獨深難忘。而我們這個多口之家,也因有了這段歲月的歷練,大家的人生才充滿著感恩與回憶。

  故事的緣起在於一塊小小的水田,這塊水田區區只有三分許。它與家人的投注,揉合著眼淚汗水和笑聲,直到第一次收割完成,這才使我門這個浮萍似的家庭安定下來。當初買田的動機非常簡單,只是為了應付日益繁浩食指而已。萬沒想到這個小小願望,卻成為全家大小的回憶根源。

  當父親首次在飯桌上提起買田之事時,熱鬧的參桌上頓時鴉雀無聲,全家人都被這個消息震撼而錯愕許久。那時家裏開支繁浩正在厲行節約,三餐已經簡化到極點,怎有餘錢可以去買田?大夥正在胡亂猜測之際,父親將買田的原因告知,原來一位向我們借錢的親戚,因為無力償債願將一片水田過戶抵債。原因說清楚了,大家一陣歡呼。一星期之後,我們順利的獲得這片水田。

  父親對農是完全外行,母親名義上是農家女,她在家中是老麼所以從未下田工作過,稻米如何而來也只半知半懂罷了。這塊水田移交到我們手中,有如笨狗遇上刺蝟,不知該如何下手是好。幸有表叔一家居住附近,有了他們的幫忙,每季的水稻才能順利的播種和插秧。

               【2】

  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的插秧,一家人忙得雞飛狗跳,用「無頭蒼蠅」四個自來形容最恰當不過了。是日母親大人起個絶早,為了插秧師傅們的早點忙進忙出,簡直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似的。母親是愛面族,對於大小事項總愛一手包攬。她在廚房裏,一會兒淘米一忽兒切菜。鍋蓋掀起放下乒乒乓乓,菜刀剁肉切菜聲篤篤不絕於耳,硬將一座小小廚房弄得忙碌非凡。

  平常我有賴床習慣,被母親的繁忙吵得無法安睡。正在朦朧之時,母親手中還拿著菜刀,出現在房門口吆喝我趕快起床。我只嗯了一聲,翻個身又睡了過去。母親再度出現房門我不知道,但聞她那高八度的嗓子大聲的說:「成啥事體?太陽都已曬到屁股還睡甚麼睡!」

  聞聲我警覺的跳開棉被,一臉迷糊的坐在棉被不遠的角落上。此時母親悻悻的口吻對我說:「窩甚麼蘑菇,還不快去田裏幫忙鏟秧苗。」打出娘胎我從未接觸過田事,這會兒要我去幫忙鏟秧苗,叫我如何去應付?因此對於母親的交代遲遲不予理會。

  稍頃母親又出現在我面前,她的口氣已充滿著火藥辣味。她提高了音量分貝,對著我吼叫起來:「叫你去田裏幫忙你還在孵豆芽,當心我打斷你的狗腿!」憑經驗聽出母親口氣不對,閒話不敢多說,再不閃人可要倒楣了。顧不得早餐沒吃,匆匆抓起斗笠往頭上一套就往田裏去了。

  一路上我邊走邊磨蹭著,手中拿著一枝細竹子,把氣生在路邊的小草上。等我走到秧田,阿姑早已鏟好大片的秧苗。此刻她正忙著堆疊秧皮入秧箕內,一層又一層仔細迭放,不慌不忙。

  阿姑是母親新結交的乾姐,為人和藹滿臉福泰,遇見任何人總是笑臉盈盈容易親近。她堆完鏟好的秧皮之後,又拿起秧鏟繼續鏟秧苗。但見她雙手握穩秧鏟,一鏟一鏟的將秧苗連土鏟起。然後再將秧皮,一片片的堆疊入畚箕裏備用。

  我放快腳步走近她身邊,人尚未到就先開口說:「阿姑早啊!媽媽叫我來當您的助手。」她老人家愉快的回答:「好啊,後生仔就是要多磨練才有厚望呀。」說完便從身畔拿支秧鏟給我,她要我學著她的蹲姿我好秧鏟,然後再將鏟秧要領教我,最後才教我如何堆疊秧皮。各個步驟看似簡單,做起來才知道並不容易。

               【3】

  生手初次鏟起的秧皮厚薄不均,太厚增加重量,而且插秧師傅不易掰插下地。鏟得太薄容易傷根,還會影響稻禾的成長。至於堆疊秧皮入箕更是技巧,會疊者疊出的秧皮整齊爽目,使用起來非常順手。如果疊得不佳,影響外觀之外,使用起來不順手又不好看。所謂名師出高徒,我在阿姑調教下,很快的便能應付如裕了。

  秧苗鏟完阿姑叫我挑秧,將一箕一箕的秧皮,挑至田埂上擺放以利插秧工作順利進行。這擺放秧箕也有學問,當初我不知道,所以随著自己意思擺放。挑完數擔過後這才發現不對,因為,先放的秧箕都變成我的絆腳石擋住了去路。阿姑看了笑嘻嘻的對我說:「傻孩子,從遠處先擺,漸擺漸近就不會擋住去路了。」

  「不經一是不長一智」,鏟秧、疊秧、挑秧與放秧、都非簡單之事。若無行家指導,任您再神也無法一蹴即通。還好阿姑脾氣馴和循循善誘,方能使我這一竅不通的門外漢,在短短的一個上午全都學得粗通。

  秧苗挑完擦汗休息,父親帶著插秧師傅朝田邊走過來。師傅們的脇下各挾著一只木盆,右手的拇指上各套著一個剝秧苗用的拇指套。這種拇指套,有的是竹製品有的是金屬製品,作用是方便於撕掰秧苗以利插秧工作進行。

  走在最後面的那位師傅,他的肩上扛著一具,俗稱為「鏈搭」的木製規具。它的寬度約十五公尺,上頭橫串著十五只小木輪。插秧師傅利用它來畫格子,每手秧苗就插在縱橫線交叉點上。南部的農田廣大,利用鏈搭畫格插秧整齊劃一非常整齊。北部田小甚至只有兩行十棵稻子的面積而已,因此,畫格子在北部並不時興。嗣後,因為南部插秧師傅的大量北聘,這種鏈搭畫格的技術隨之北移。

  利用鏈搭畫格栽插的稻秧,由於間隔劃一通風良好,稻禾的生長與結穗都很理想。尤其最後田角部份的畸零行列,層次分明有如花序,故爾常被稱作「花心」,鋤草之時因其間隔整齊,任何雜草無所遁形。至於通風良好的關係,稻熱氣宣洩順利,故以稻熱病和紋枯病不易感染。因是之故,鏈搭畫格法遂被北部農家接受。

               【4】

  師傅們沿路談笑風生,邊走邊聊很快就走上田埂。這時候扛鏈搭的師傅一聲吆喝,走在前面的師傅們立刻停步,並且閃身一旁紛紛讓路。按照田家規矩,這位仁兄是工頭,他得先行下田畫好格子,眾師傅才可下田插秧。況且工程都是由他出面承包的,所以大家對他都得禮讓三分。

  那人走到田頭輕輕放下鏈搭,利用雙眼左右瞄一下,屈起手指點算數目,口中更是念念有詞。拉長耳朵聽個仔細,原來是一連串的數字口訣。就在他的口訣唸完,毫不遲疑便從中現開始劃起。先直後橫,每個交叉點就是秧苗栽插的地方。我對那套口訣甚感興趣,趁空便向那位師傅請教。然而,他只笑笑顧左右而言他,害得我問了老半天也問不出個所以然來。

  正當那位師傅在畫格子的時候,其他的師傅就在一旁整理用具。待那師傅畫完第一坵田,眾師傅紛紛拿起秧盆下田。他們各抱一箕秧苗放入盆中,站好位置彎下腰開始插秧。一群人說說笑笑倒退著行走,手裡就像繡花娘拿真刺繡一般,一手又一手的將秧苗插上交叉點上。但見他們左手掌上托著秧餅,右手拇指上帶著指套飛快的掰下秧株。手法俐落速度又快,眨眼之間就已插完一行。

  插秧時節農家都忙翻了天,最適悠閒該是那鷺鷥與老牛。而那新翻打平的水田裡,土塊鬆軟帶著泥香,洋溢著汪汪水分。長期冬眠的水蟲,這會而都探出身子陶醉在春風中。牠們有的拼命弄水,有的放肆的鑽動,甚至有些還跑出水面享受陽光舒活筋骨哩。

  每畝田的水源地方,長期受到溝水的沖激形成水漥。漥內聚生著許多浮萍水草,翠綠蔥蔥随著風吹時而東靠時而西泊。大量的田螺小仔在水中浮游,舊良剛出聲不久的小泥鰍、水虱與水蟲都趕來湊熱鬧。成群蝌蚪在水中優游,引來紳士般的鷺鷥追啄取食。

  遍地歇腳的鷺鷥群體,除了追逐啄食水蟲蝌蚪者之外,還有一些在田埂上游閒散步,有些則飛翔於空中耍弄英姿。記得去年冬初,牠們羽毛沾滿黃塵意態闌珊的離開這裡。曾幾何時?牠們的黃塵羽毛經過春雨的沖刷後,如今毛新亮麗的站立於水涯左顧右盼,一派瀟灑簡直不可同日而語。

               【5】

  老牛經過一陣子的深耕急犁,眼前總算獲得片刻的休息時間。牠們卸下了犁耙碌碡,悠閒的在田岸溝畔啃囓著青草。牠的尾巴不停的甩動驅逐蚊蠅,時或抬起頭來東張西望,但大部分時間都是埋著頭在吃草。

  聒噪的烏鶖成群結隊在附近騷擾,有些則停落於牛背上啄食牛蝨。一隻兩隻越停越多,吱吱喳喳吵擾不休。遠遠望過去好像在鬥嘴,看仔細又好像在和老牛話家常。村童大都討厭烏鶖,頑皮者還會用田土丟擲牠們。

  然而烏鶖比他們更皮,每於頑童丟出田土之際,它就來個鷂子翻身直飛升空。要不就是巧妙的俯衝閃過泥塊,嘴裏喳啾掠過村童上,就像在揶揄他們丟不中牠們似的。有時牠們還會故意作弄村童,趁著他們稍微疏神來個俯衝,掠過頭上伸出鳥嘴啄他一口,氣得村哇啦哇啦亂叫。

  插完秧苗經過兩週後開始除草,眼見禾苗一天天的成長,用不了多久已是遍地舖綠。此時路過田畝,彷彿可以聽到它們的呼吸聲音,沙沙作響韻律有緻。時序入秋萬物成熟,暑夏的熱氣逐漸消退。

  轉眼金風送爽,門前老楓樹葉轉黃,再轉金黃,農耕作息已然進入收割時段啦。但見左鄰右舍的長輩們都忙碌起來,他們下令叫年輕人將脫榖機抬出倉庫。放在曬穀場角落進行修刷,並在齒輪關鍵地方點上機油。這樣在割稻時潤滑順暢,使用起來事半功倍。

  婦道人家也沒閒著,她們忙進忙出倒竹剖篾修理農具。畚箕、米籮、任何用具破舊處都換上新篾。竹箐味道四處飄揚,吸入鼻孔就有一股竹香。至於掃帚竹耙各就各位,整整齊齊的排列牆腳隨時待命使用。而休閒一段時日的老牛,這會兒可要上陣運糧囉。

               【6】

  我家耕作面積不多,所以至今都未購置收割機器。每至收割季節,唯有與鄰居換工借用機器。也時候湊巧收割日與鄰居撞期,洽又遇上雨水連下兩三天,只有眼睜睜的看著稻穀萎地發芽而無法奈何。好幾回父親橫心想買一部,可是在母親的勸阻下只好作罷。

  黎明曙光初現,太陽猶躲在山背持不露面。東莊賴家的脫榖機「不隆不隆」的撕破寂芩,緊接著西莊陳家也不甘落後,他們的機器也「不隆不隆」的投入收割。寧靜的田野,頓時充塞著不隆不隆的脫榖機音響。你家不隆不隆他家也不隆不隆,週遭洋溢著一片忙碌。

  沉寂已久的鄕道,這會兒熱鬧起來了。人車絡繹于途,青翠茂盛的路草,早也被車輪人步踩得變黃。每輛牛車上堆滿榖包或榖擔,害得老牛拖得氣喘吁吁。這段時間內我和母親最忙,為借用人家的機器和人工,天天都得換工抵數。母子倆已很久沒吃頓好飯,每天忙得連回家的路都快認不出來了。

  這天輪及我家收割父親照常上班,我與二弟三弟請假在家幫忙。當天母親獨挑大樑,她詳細安排工作並親自下廚燒煮點心。大早到現在,她已忙得汗流浹背,可是她一點也不在意。口中猶時時叮促我們說,這是家裡的首次收割,意義非比尋常,她要求我們大家賣力演出。

  曉霧尚未除淨,我與阿海表弟及二弟三弟,先去東莊賴家抬回借好的脫榖機,母親帶著師傅們到田裡開始割稻。廿餘分鐘後我們抬回脫榖機,這時母親和師傅們也已割好大片稻子,並也清出一片空地置放機器。就在老師傅的指點下,我門迅速的把脫榖機擺放在空地上。

               【7】

  一位師傅隨地抓起一把稻禾,他用右腳輕踩著轉軸踏板,不隆不隆聲音散開空間。脫鼓的輪軸轉動由緩至急,越轉越快,師傅雙手握緊稻禾一端,慢慢將榖粒那頭伸入圍斗內脫榖。稻穗接觸到輪軸用力輕壓,耳聞「刷拉」一聲響過榖粒立刻脫淨。

  那師傅見到榖粒脫盡,順手便將手上稻草在機旁空地上。這時候他開口叫大家各抓一把,學著他的做法依序上陣,簡單而隆重的開幕儀式完成。於是大夥各司其職,賣力的投入忙碌漩窩之中。

  在收割的行列中,有兩個最難扮演的腳色;一是跟在脫榖機後的那位清理人,另一則是負責挑榖擔的人。清理人一位,泰半皆由收割經驗豐富的長者擔當。因為老人做事仔細與耐性,他才有辦法將混淆的榖粒和雜質分開。這項工作如果做不徹底,它會影響到下一流程的進行。

  至於挑榖擔的人數三五人不拘,交由年輕人負責最為洽當。「沒有三分三,怎趕上梁山。」這在農村非常流行的順口溜。肩挑榖擔是力與美的表現,讓那些愛現的年輕人去演出絶對很有看頭。

  但見他們一個個肌肉結實,百來斤重的榖擔壓肩視若無物。雙腳深陷泥窩却能健步如飛,嘻嘩飛奔來往於田中令人為他喝采。此時若有姑娘在看,他們就表演得更加起勁。現場競爭的景象,說有多刺激就有多刺激。

  試想,百來斤重的榖擔壓在肩上,走路平穩已不容易,更何況還要拼命搶先健步爭鋒,設非他有過人之體力與耐力,否則怎堪如此操勞呢。這天田岸恰好一批姑娘觀戰,那些年輕人全都賣力的演出。

  村中壯丁阿坤仔,平日弔兒郎當不務正業。當他路過田邊看見那麼多水姑娘在圍觀,於是他不請自來下田爭鋒。嘿嘿!一輪下來他已腰酸背痛無法支持,最後只好知難而退回家療傷。事情傳開之後,他就成為村中茶餘飯後的俏譚論點的對象了。

               【8】

  太陽西移已近黃昏,天邊被夕陽餘暉照耀一片通紅。歸鴉陣陣飛掠而過,聒聒聲中將收割的劇幕拉近尾聲。大片黃綠的水田,經過一天的收割過後,此刻有如剛李過的新頭,呈現出一片灰暗。而那被太陽曝曬過的稻草,綻散著陣陣的草香,吸入鼻中令人感覺心曠神怡。

  黃昏漸濃天色已暗,零落的脫榖機聲,在空氣中傳出懶洋洋的呻吟。聽入耳似老人喘息,有氣無力的點綴於曠野中。母親在田尾高喊收工了!父親則利用夕陽餘光,用利刃攔腰劈斷稻草撒入田內當基肥。

  收了工的師傅們,群聚在排水溝畔,利用溝水洗滌滿身的泥漿與汗水。大夥嘻哈像小孩在玩潑水遊戲,你撥過來我潑過去,嘴裏則是在討論著今年哪家收成好?哪家的點心不錯。晩風陣陣吹過,柔柔的涼意十分舒服。雖然今天工作完畢,可是明天還有新的工作在等他們哩!  【完】